农村电商要打通“最后一公里”

未知 2020-07-08 15:22
农村电商要打通“最后一公里”


近日,商务部和财政部联合发文,决定设立农村电商公开课,主要内容包括对国家农村电商发展政策的解读、各地提升电子商务进农村的经验做法、电商创业与经营的实操技能和方法等,课程适用对象既包括政府机关里负责农村电商工作的人员,也包括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物流中心、合作社、乡村服务站点、有关企业等工作人员,还包括农村电商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等农村电商创业人员等。

根据商务部电子商务司发布的《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9》,去年我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1.7万亿元,同比增长19.1%,农产品网络零售额3975亿元,同比增长27%。在这背后则是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特别是通信设施的改善,2019年我国行政村通光纤和4G比例超过98%,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46.2%,农村网民数量达到2.55亿人。

正因如此,农村巨大的电子商务消费潜力正在被业界看好。与城市消费者不同,农村消费者同时也是农产品的生产者,农村电商其实是个“双向”的市场,农民既可以通过网络购买到所需的消费品,也可以通过网络将自己的农产品卖到城市,市场潜力之大不言而喻。

但是,农村电商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仍然是制约着行业发展的重要短板。这个“最后一公里”并非指的是道路和通信,而是物流配送体系,而这一体系的搭建涉及诸多方面,比村村通公路和村村通网络还要困难。

根据商务部的数据,去年我国仍有四分之三的村庄没有农村电商配送点,农民收货仍要去城镇代收点,发货亦是如此。收货时间尚可调整,但农产品的发货则不然,农产品具有特殊性,其既有季节性,又有储存和运输的难度,许多农产品需要冷链储存和运输,还有一些农产品需要加工后才能流入市场。

换言之,农村电商绝不是快递公司多设一个快递点那么简单,农户发货也不是像服装店一样,随便叫个快递就能发货,而是涉及到整个乡村物流配送体系的搭建。

另外,现有电子商务平台或是C2C,即个人对个人;或是B2C,即企业对个人;当然,也有专门的B2B平台,即企业对企业。但是,这些理念针对的都是工业制品,由企业或个人商户按标准化模式生产,最终流入个人消费者手中。但农村的农产品与标准化的工业制品不同,其由个人农户分散生产,之后需要相关加工、储藏、运输企业整体送往城市,单一农户对外收货,不仅缺少信息和流量资源,也没有加工、储藏和运输能力。

也就是说,针对农村产品的电商体系,不是简单的C2C,或者B2C、B2B,而是几种模式的融合体,甚至不同农产品需要不同的销售和配送模式。举个例子,易坏的水果和冰冻的海鲜,显然不适用于同一种电商体系。这就需要相关平台在商务服务体系上有所创新,而各地有关部门也需要针对当地不同农产品的现实需求,有针对性地予以扶持和帮助。

农村电商是一片蓝海,但如果想充分挖掘出农村电商的市场潜力,不论是线上平台体系还是线下配送体系,都需要找到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支点”,需要整个体系的完善与创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