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与科技的需求供给如何匹配?

未知 2019-04-06 20:49



车企与科技的需求供给如何匹配?

汽车智能时代,车企与科技企业的需求供给如何匹配?

在此前钛媒体闭门会上,我们讨论了一个科技巨头应该如何在信息时代融入汽车生态圈。微软已经表明了自己的身份:他们想在汽车智能时代,扮演新技术与传统企业的连接者和推进者。

微软的角色,就是作为车厂的技术合作伙伴,其商业模式就是为他们提供一系列的数字工具、数字平台,加速他们的转型。

对于微软来说,也一直清楚数据对行业的重要性。“我们将不会拥有你们的数据,数据是属于你,属于你的客户”。在技术上,作为全球科技巨头,微软在人工智能、自然语言识别、云计算等多各领域具备强劲实力。

3月底,在微软北京研发总部,钛媒体将这场讨论再度加深。其中,车企代表有来自上汽集团、广汽集团、长安汽车、新特汽车、赛麟汽车智能网联业务的技术负责人,微软除了技术团队外,还有来自微软加速器的伙伴。

本次,除了技术上的研讨外,最触动笔者的是几场轻松而又不失激烈的交流环节。软件时代,车企与科技企业的需求供给能匹配吗?二者又该怎样适应自己的身份?

  • 如何更好地利用数据

汽车无论是制造、营销还是后续到用户手中被使用,全生命周期都会产生巨量的数据。而对车企来说,最重要的数据一是制造,二则是销售。而在数据的所有权上,车企与其他伙伴之前存在一些微妙的关系。

比如说在销售环节,随着各种汽车销售网站的兴起,大量汽车销售、售后行为都发生在线上第三方平台,“你会发现,你的用户数据、采集行为都不在车厂,后来甚至冒出很多数据公司,车企还要花钱把这些数据买回来。”

而例如车企与其他科技公司(比如云计算、比如大数据处理)的合作中,同样存在数据自主权的问题。

为此,上汽集团数据业务部副总刘峰提出了“数据共同体”的说法。刘峰表示,“其实这其中说明了一个事情,就是每个企业对使用数据的诉求不一样”。

作为一个巨大硬件,汽车本身复杂程度高,涉及传感器繁多,因此,车企不得不谨慎控制关于车的原始数据。但作为车企,车企对数据的核心诉求一定在于车,而其他合作伙伴则可以为汽车从各种角度赋能。因此,在这个数据共同体中,车企提供的应该是可供其他角色共同使用、再开拓价值的数据。车企所谓的“保守”,则是在保证一切可控。

“数据本身没有价值,数据只有结合业务才有价值。我们可以在同一个受控平台上看,进行共同的挖掘,最后多方共享利益,这也许是未来的方向。”

  • 如何适应角色转变

互联网思维已经持续冲击汽车行业好几年了,这其中发生了很多“适应”与“融合”,车厂、互联网公司、出行公司也都在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广汽集团黄智雄认为,互联网科技公司所提出的对传统汽车产业“颠覆”,实际上不是从产品上对传统汽车企业进行颠覆,而是要用数字化手段“拿走”传统汽车企业和顾客之间连接的端口。

“如果传统汽车企业缺乏这种前瞻意识,他就会慢慢变成造车新势力的一个代工厂,即使做得再好,也就是汽车行业的’富士康’。”

黄智雄还指出:在“新四化”浪潮的推动下,未来汽车企业将会有三种生存形态:一是成为移动出行公司的代工厂;二是转型成为移动出行公司;三是成为从研发、制造、营销、汽车金融、移动出行全产业链的数字化企业集团。

而最重要的是,上述各种角色所融合后产生的产品能够符合消费者的需求。赛麟汽车智能互联驾驶总监马建军坦言,无论是车本身的服务,还是汽车本身,“非常担心是用户拿到这个东西不能用。真正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并为之提供订制化的产品和服务,才是车企和合作伙伴们的共同目标。”

  • 如何利用软件打造差异化

“汽车硬件创新的时代已经基本结束,现在是软件创新时代。”而对车厂来说,差异化是最重要的事。一位来自车企的高管提出了一个很犀利的问题:在软件时代,当科技公司能够平等的为各个企业提供技术工具,比如说大家都装上了人工智能,都装上了语音助手,差异化从何而来呢?

对此,车联天下杨泓泽以及微软汽车行业首席架构师周裕强认为,从硬件上来说,车厂想走差异化路线越来越难,而交互能够产生的差异化是明显的。“拿语音来说,大家都在说话,训练这个语料的知识积累,还有长期优化的过程,最终会形成属于车厂的价值,AI有这种特点,本身就会给我们带来差异化的结果。”

新特汽车智能互联中心总经理肖华东补充道,个性化不仅仅会体现在软件上,硬件上也会逐渐有区分:“更多的企业在里面,技术性的公司在里面,能够给车企更多的选择。”

 

钛度点评:

在逐渐融合的过程中,科技公司与车企之间尚有多个需待解决的问题,不论是从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钛媒体将持续关注双方之间的变化。我们也将举办更多类似的线下活动,来探讨相关问题。

在即将到来的上海车展上,钛媒体将围绕“5G化生存·科技只为美好出行新生活”这一主题进行线下沙龙,欢迎各位读者持续关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