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自我效能——超级成功者共有的特质

未知 2019-08-31 14:45
高自我效能——超级成功者共有的特质

高自我效能——超级成功者共有的特质
高自我效能——超级成功者共有的特质
近日,2019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世博中心正式开幕。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目前是国内人工智能领域规格最高的会议,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智联世界,无限可能”。
会议最引人瞩目的是开幕式的压轴环节: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以联合国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联合主席的身份,与特斯拉创始人兼CEO 埃隆▪马斯克,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双马对话”。
席间,他们围绕火星移民、人工智能、未来工作教育、生命科学等话题、展开讨论、对话过程十分精彩,也有激烈的分歧。
两位都是企业界的大咖,讨论的都是关于人类未来的话题,孰对孰错,只能由时间来证明,本文不去评论。
个人感触最深的是,“双马”格局之宏大,思想之深远,令人钦佩。
回顾两人的个人经历,不难发现有些特质非常相似:颠覆传统、持续创新、坚持自我等。
事实上,不仅马云,埃隆▪马斯克如此,纵观古今中外,我们会发现很多领域的成功者都是如此:
乔布斯、扎克伯格、雷军、爱因斯坦......他们有着常人不敢想的目标,他们坚信自己的判断力和洞察力。
对于那些束缚普通人的条条框框,他们完全不放在眼里,他们思维开阔,目标高远,不畏艰险,迎难而上。
是什么因素使得这些成功者的表现异于常人?这背后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循?
纽约大学管理学教授、华盛顿大学企业战略管理博士——梅利莎▪席林《奇才》一书,研究了爱因斯坦、乔布斯,埃隆▪马斯克,富兰克林等获得持续成功的名人,发现了他们共有的一些特质。
高自我效能——超级成功者共有的特质
高自我效能——超级成功者共有的特质
其中最为核心的一个因素就是——自我效能。
她发现那些取得持续成就的人,都有很高的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任务,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它不同于广泛的自信概念,它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特定领域能力和效果的评估。
这一概念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于20世纪70年代在其著作《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中提出的。
自我效能低外在表现就是自卑,主要表现为保守,不敢尝试,没有信心,逃避挑战,容易放弃等。
自我效能高的外在表现就是在某一领域自信,一个人有高自我效能感具体表现就是:
相信自己的认知;
相信自己的分析;
相信自己的判断;
相信自己的目标;
相信自己的能力。
那些能够取得持续成功的人都有较高的自我效能,他们在自己的领域独立思考,野心勃勃,坚韧不拔。
自我效能高不是假装自信,让你面带微笑,步履坚定,说话大声,表现出自己很有信心。这样的信心只是虚弱和不可靠的代名词。
因为你能够欺骗别人,却不能欺骗自己的内心。
自我效能高不同于自大:自大是建立在和他人的比较之上,是一种虚假的优越感,而自我效能则更多的是一种自我内在能力的认知和评估。
为什么具有较高效能的人能够获得持续的成功呢?
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1 、自我效能高的人愿意挑战更大目标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我预期,这个预期会决定你的目标。
高自我效能者都有较高的自我预期,他们习惯于确定高远的目标。他们擅长"think big",充分体现了“能力越高,责任越大”的原则。
看看这些超级成功者给自己定的目标就能明白这一点:
乔布斯:“活着就为改变世界”。
马云:“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拉里佩奇:“整合全球信息,让信息自由流动,每个人都可以自由使用”。
扎克伯格:“让人与人的链接更紧密”。
成功者和普通人最大的区别是自我预期不同。自我预期不同,舒适区的范围就不一样。
成功者自我预期高,目标大,不能忍受平庸现实,因此他们愿意挑战更高的目标。
参与特斯拉电动车设计的斯特劳▪贝尔描述马斯克时说:“埃隆志向高远,作为工程师我们总习惯把目标定得保守一些,但埃隆总是向往吓人的目标,而且他的要求很高,进取心极强。”
一个人的目标决定了他的生活状态,有些人关注的是一日三餐,有人关注升官发财,有人关心社区,有人关心人类命运。
一个立志活着为改变世界的人,和一个只想赚钱吃喝玩乐的人,人生注定是不一样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