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好科技创新“试验田”是北京的使命

未知 2019-10-23 11:25
种好科技创新“试验田”是北京的使命

在北京科技创新的这块“试验田”里,聚集着潜力巨大的“国家资源”,最大限度将蕴含其中的创新活力激发出来,是北京的使命所在,更是优势所依。某种程度上,在如何更好营造创新生态、培育创新氛围、做好创新转化方面,“北京经验”也是全国的风向标。

汇聚创新智慧,共创美好未来。刚刚落幕的中关村论坛成果丰硕,特别是会上发布的北京“科创30条”更是广受关注,被认为是“北京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再一次按下加速键”。

聚焦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是今年中关村论坛的一大亮点。薄如蝉翼的柔性显示屏;操控逼真的C919飞行模拟机;集成了人工智能情感识别和语音交互的休息舱……炫酷的科技新品让人油然而生“未来已来”之感,而这些重量级成果也都有一个共同的“产地标签”——北京。据第五次国家技术预测结果,中国居世界前列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中,有一半来自北京。创新成果的“井喷式”涌现,记录着北京对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耕耘探索。聚焦激励保障和政策松绑的“科创30条”,无疑将进一步为北京的创新大厦夯实底座。

北京创新为什么能?原因多样,但持续深耕的创新环境可谓创意迸发的阳光雨露与适宜土壤。这些年,从“京校十条”“京科九条”到如今的“科创30条”,从赋权激励、人才至上,到松绑减负、优化服务,一系列扎实有力的政策,确保了科研成果在北京既有研发的“摇篮”,更有应用的“沃土”。经费管理“见物更见人”,不让科学家把宝贵时间用于“捡票根”;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等特点,不用繁文缛节束缚住科学家的手脚;针对科研成果转化难的问题,创新服务机构提供融资对接……体制围墙一个接一个地破除,创新火苗一个接一个地点燃,生机勃勃的创业生态、成熟完备的创新链条在这片热土成型植厚。创新之都不断超越,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征程中,北京正承担起更多“试验田”的重任。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今天的世界,技术迭代速度越来越快,做好科技创新大文章愈加紧迫。新一轮科技革命已经起势,科技竞争愈发激烈,各主要经济体都加紧布局科技前沿。而关键技术领域经历的“卡脖子”危机,更让我们痛彻领悟,没有国家甘愿把技术命脉让人掌控,真正的核心技术靠“化缘”要不来,只有立足自主创新,才有谈跨越式发展的资本。就国内而言,我们正处于发展转型的关键节点,动力转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任务艰巨,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既没有现成的教科书,也不能再循旧例。内外因素交织,决定了我们必须拿到更多从0到1突破的“入场券”,必须进一步破除藩篱、激发活力,打通内生增长路径、提亮创新发展成色。

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有着极为丰富的科技资源,全国50%以上的“两院院士”、近30%的“千人计划”人员聚集在这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国的20%。在北京科技创新的这块“试验田”里,聚集着潜力巨大的“国家资源”,最大限度将蕴含其中的创新活力激发出来,是北京的使命所在,更是优势所依。某种程度上,在如何更好营造创新生态、培育创新氛围、做好创新转化方面,“北京经验”也是全国的风向标。敢为人先,不断拿出导向鲜明、切实有效的“北京方案”,才能让科技创新中心的成色更足。

“美国真正应该害怕中国什么?”在《华盛顿邮报》多年前的一个调查中,他们将答案定位于北京中关村的一家咖啡店。因为这里的几十张桌子,每天都挤满了人,喝咖啡,谈创意、创新、创业。当前,我们国家正行走在又一个创新的春天里,作为引领全国创新发展的首善之区,拿出更多重量级创新成果,北京定能在服务国家的过程中,赢得更加光明的未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