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在伟大复兴征程中越走越“有劲”

未知 2020-01-13 11:49
科技创新在伟大复兴征程中越走越“有劲”

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向2019年度涌现出的一批项目和科技专家进行了高规格的嘉奖。这些以国家之名获奖项目和受表彰者,着力于聚焦国家重大需求,紧扣经济发展和民生急需;全力于阐释新时代科技创新精神的核心内涵,投身到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具体实践;发力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做出了不朽的成就和卓越的贡献!

凸显生机蓬勃的科技创新,已强劲引领,迸发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显著效能。“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隐名埋姓30年的中国核潜艇先驱黄旭华院士,“为人民服务、为真理献身,凭黄牛风格、具赛马精神”——让天气预报越来越精准的曾庆存院士,他们科技成就彪炳史册,创新认知高山仰止;曾经9度空缺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连续7年产生得主,这意味着我国基础研究显现了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特点,形成了“多点开花”的新局面;从半导体照明关键技术,到水污染防治、土壤修复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再到治疗疑难杂症、为修建摩天大楼提供“混合动力”、护卫“舌尖上的安全”……把准科技创新的着力点,让技术更加贴近群众、创新真正造福人民,实现原始创新重大突破,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破解创新发展难题,这些引领强劲,发力全面!此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的296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只是积极抢占国际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集中代表,但充分体现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阶段性成就,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和不断推进的丰硕成果。

彰显活力永畅的科技创新,正后劲十足,聚集了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强大优势。科技创新发展担负着国运所系、大势所趋、强国所需、发展所急的历史重任。世界范围内的科技发展,正日新月异,竞争激烈。有什么样的科技人才就有什么样的未来之路,有怎样的创新体制就有怎样的发展态势。令人惊喜的是,此次获奖中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成果完成人平均年龄44.6岁,第一完成人平均年龄52.5岁,这表明青年科技工作者已成为我国基础研究领域的中流砥柱,成为科技创新队伍中最具活力的生力军。今天的结果来源于昨天的奋斗,明天的拥有来自于今日的拼搏。早在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就出台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到2016年接连发布和出台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等多个重要改革方案,再到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科技创新领域的长远未来进一步作出系统谋划等等,都是激发科技创新潜力、彰显科技创新活力永畅的一系列实招。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不仅这次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成果平均年龄和第一完成人分别比2018年下降了2岁和2.6岁,超过60%的完成人年龄不足45岁,而且还有大批的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的人才梯次正在一茬接一茬地成长,后劲十足,未来可期!今天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些前沿方向开始进入并行、领跑阶段,有力证明了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密集发力、加速跨越,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思想指引正逐步彰显出我国强大发展优势。

显现勇立潮头的科技创新,会干劲强盛,瞩望着砥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美好图景。世界风云变幻,最需要的是战略定力;国际竞争激烈,最重要的是急流勇进;未来迎接挑战,最根本的是创新发展。2020年是我国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发挥好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将是关键性的一步,更是历史性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表彰,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为此倍感振奋和自豪之时,更为重要的是,将激励和鼓舞着万万千千的全国科学技术工作者以获奖者为榜样,继续发扬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光荣传统和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着力实现原始创新重大突破,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强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干劲强盛,韧劲持久!只有舒展谋划改革的“全视角”,练就攻坚克难的“铁肩膀”,用好精准有效的“绣花针”,才能更加有力服务和支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更加强劲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更加强化推动民生急需和高质量发展,才会敢于“勇立潮头”,充分“施展拳脚”,足以“大展舞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今天,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所有受表彰的项目和获奖者功勋卓著,载入史册,振奋人心;明日,在建成创新型国家、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上,科技创新事业定会有更多、更大的贡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