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牵动全球科技产业神经?

未知 2020-02-19 10:15


为何牵动全球科技产业神经?

       武汉,这座城的名字在过去30天时间里,整体日均值搜索指数达到了29.17万,同比增长2986%,环比增长3243%,并在1月23日迎来了92.88万的高峰。相比之下,北上广深的数据加起来仅为4.25万,不及武汉零头的一半。

  受这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在人们倾力抗击疫情的另一面,城市里的一些角色也悄然地被浪推上风口,随后又急忙地从投资者和市场的“聚光灯”中隐去。

  其中,在武汉的东湖开发区一侧,连片的高科技园区就在舆论暴风眼中,迎来一波又一波的话题热潮,尤其是半导体产业。

  原因在于,这里还有一个在半导体产业中绝不会陌生的名字——中国光谷,这块高新技术产业热土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已经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就像武汉封城直接导致日韩汽车工厂停工一样,当武汉的半导体产业打了喷嚏,也会牵动全球半导体产业的神经。

▲武汉光谷▲武汉光谷

  自1988年创建以来,光谷在30余年的创新发展中,从武汉城市版图外偏远的一处角落,不断加强研发、孵化企业、培养人才,陆续拿下首批国家高新区、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存储器基地等里程碑,已成长为一张武汉甚至中国走向世界科技场的重要名片。

  而今年一触即发的疫情,也将光谷拉进了无数的挑战和机遇漩涡当中,一面是产业链面临劳动力短缺、复工和供应等紧张问题,另一面又是防疫刚需催生的大量生产需求。

▲武汉光谷广场疫情前后对比(图源某视频平台网友)▲武汉光谷广场疫情前后对比(图源某视频平台网友)

  但这也不仅仅是武汉一座城的半导体产业震荡。

  如今光谷打造的“芯”产业集群已覆盖存储芯片、红外芯片、AI芯片、5G芯片等特色芯片市场,并将枝叶延伸至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重要环节。

  尤其是武汉的存储芯片产业,作为我国存储芯片产业有望赶超国外巨头的中坚力量,包括英特尔、三星、新思科技、应用材料等半导体产业链巨头均在武汉设立了工厂、研发中心或办事处,已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势,在疫情以武汉为圆心向全球凶猛袭来的当下更显紧要。

  这场疫情犹如一块石头,正中武汉半导体产业的波心后,产生的波纹逐渐在国内外掀起层层连锁反应。

  这次,智东西通过对武汉半导体产业发展历史的起底,探寻武汉半导体产业链在疫情笼罩下的真实面貌。我们在捕捉武汉光谷半导体产业高光时刻的同时,也从它的市场发展脉络剖析在疫情肆虐的当下,武汉半导体产业又将怎么给国内外掀起波澜?

  01

  30余年激流勇进:武汉光谷的潮涨与奔涌

  虽然武汉东湖开发区历经了30余年激流勇进的创新发展,但光谷的创建和半导体产业迎来蜕变之路,要从1998年说起。

  1、1998年-2001年:武汉光谷建设的开端

  那时的20世纪末,正处于世界发达国家们为竞争科技产业暗自较劲的阶段,半导体行业的新战场也从微电子产业逐渐转移至了光电子信息产业。

  这时,长期布局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武汉嗅到了机会。

  1998年,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副主任、信息学院院长、武汉市科技专家委员会主任黄德修认为,武汉的光电子技术“搞小了等于白搞,搞慢了等于自杀”,于是他毅然地向武汉市科委递交了《关于将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建成“中国光谷”的建议》,打响武汉光谷建设第一枪。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副主任、信息学院院长、武汉市科技专家委员会主任黄德修▲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副主任、信息学院院长、武汉市科技专家委员会主任黄德修

  这份建议于当时的武汉来说,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从省市领导到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反响。

  随后几年时间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等社会各层持续倡议,终于在2001年,国家计划委员会正式批准在武汉建设国家级光电子与信息产业基地。

  至此,武汉光谷建设的历史扉页终于落下句点,它的光电子产业历史正式拉开序幕。

  2、2001年-2007年:光谷的创业、寒潮与格局

  武汉光谷着手建设之初,科技部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口号,进一步推动光谷的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特色主导产业等方面的发展。

  然而,武汉光谷的发展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

  2001年下半年,由于网络经济泡沫的破裂席卷全球,光电子市场开始出现疲软并进入大调整时期,这对刚起步不久的武汉光谷来说无疑是一场难以抵御的产业寒潮。

  面对市场的低迷,武汉市决定在继续坚持光电子产业的主线下,边发展边调整,通过产品创新、扩大销售、加大资金投入等措施,不断培养武汉市科技企业和市场的内生动力。

  基于此,武汉光谷在全球IT产业不断下滑、市场萎缩和产品价格锐减的环境下,依然保持着稳定健康的发展势头。

  据悉,2007年,武汉光谷企业总收入已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大关,以光电子产业为主导,生物工程与新药、软件等产业竞相发展的市场格局初步形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