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骗局新套路,电信网络诈骗花样百出

未知 2019-07-05 10:52
老骗局新套路,电信网络诈骗花样百出

老骗局新套路,电信网络诈骗花样百出——七成受害群体是年轻人

我们从小就被妈妈们教导,出门在外谨防受骗。短短几年间,骗子的形象由最初的“大马猴”,变成指控快递包裹藏毒的“警察”,再变成明天去办公室谈话的“领导”,如今,连亲爹发短信要钱都要再三确认。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对群众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当人们在家中提示老人加强防范意识时,不曾想到自己也是容易上当的人。近日,柯桥警方公布了一组数据,数据显示在短短一周内,全区就发生了30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更令人咋舌的是,从受害群体年龄看,以33岁以下年轻人居多,占67%,实在让人唏嘘。

发案数仍在高位徘徊

6月25日,张某来到滨海派出所报案称自己被冒充快递员骗走了4950元。

当天下午,张某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韵达快递工作人员,有一个快递丢失了,并且顺势报出了快递单号。张某核对了快递单号后发现确实是自己的快递,便放松了警惕。

对方以赔付双倍邮费为理由与张某互加了微信,张某顺便将支付宝账号告诉了对方。这时,对方谎称张某的支付宝账号信用分不够,无法转钱,让张某开通借呗。

为了让张某彻底相信,对方还发来一张身份证,对此,张某更加深信不疑。张某按照对方要求把借呗的3000元钱提现到了自己的银行卡里,并按照对方要求将收到的验证码告诉了他。

之后,对方以相同的办法让张某下载了小米贷款APP,并以相同的理由骗取了张某钱财,前后共计4950元。当张某仔细查看收到的银行短信后才发现是扣款短信,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记者从区反虚假信息欺诈中心了解到,近年来,尽管中心做了大量工作,但电信网络犯罪高发态势依然没有得到根本遏制,诈骗团伙作案手段不断翻新,相关行业漏洞没有完全堵死,发案数依然居高不下。今年上半年,全区共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000余起。

年轻人成主要受害人群

据了解,电信诈骗犯罪手段不断翻新,而接触网络较多、信息获取渠道相对单一的青年群体则成为主要受害人群。

7月1日下午,章某来到华舍派出所报案称在网上刷单被骗29890元。

原来,在6月14日上午,今年25岁的章某在网上看到一则刷单兼职的招聘广告,便添加了对方QQ。按照对方的要求,章某通过对方发来的链接购买商品,随后,对方返还了本金和佣金,付钱的方式都是扫描对方提供的二维码支付。

第一单自然是成功的,对方返还了本金并支付了佣金,章某便相信了对方。令章某没想到的,更大的陷阱正在等着他。

章某之后所有的刷单都没有成功,一共64单,每单490元不等。为了稳住章某,对方谎称钱要所有刷单任务完成后会一次性返还,章某一直等着。直到7月1日,章某还是没有收到钱,而且对方已经把章某拉黑了,章某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采访中,区反虚假信息欺诈中心工作人员还给记者罗列了一部分青年群体最易中招的诈骗类型。

网上购物诈骗,骗子主要通过低价销售、虚假网址、客服退款、发送木马等手段,骗取受害人的银行账号、密码或转账。

冒充亲友、同学、老师诈骗,利用年轻人单纯、遇事缺乏足够思考的心理,以临时借钱、代购、帮忙送礼等为借口,要求受害人将钱款转账到其指定的账户。

冒充国家工作人员诈骗,冒充公安局、医保局、法院等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以受害人涉嫌“洗钱”“包裹涉毒”“银行卡(医保卡)信息泄露”等为由,谎称因办案需要,要求受害人将钱款转到其提供的所谓“安全账户”和“专用账户”。

虚假中奖诈骗,利用受害人的贪财心理,以热播电视节目中奖、QQ号中奖、电话号码中奖等为由发送中奖诈骗信息,以缴纳个人所得税、公证费、保证金等为由让受害人向指定账户汇款。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最忌感情用事

为什么青年人反而成了受骗主体?

区反虚假信息欺诈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为记者分析,青年群体尤其是在校大学生,他们正处于人生中的成长期,单纯感性、喜爱交友,但缺乏社会经验,辨别能力较差,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表象,遇到突发事件时,缺乏应对能力,轻信偏听,极易上当受骗。

还有一部分年轻人因为生活环境比较优越,对社会阴暗面接触较少,对复杂环境无所适从,容易感情用事,对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疏于防范。

另外,这些受骗者中还不乏一些刚踏上社会的年轻人,他们想经商助学但缺乏财力和经验,想找理想工作又不想脚踏实地,幻想借助网络快速致富。

柯桥警方提醒,广大群众务必要多了解诈骗手段、特点,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辨别和自防能力,大力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