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治理,构建网络安全新空间

未知 2019-09-24 10:20


全域治理,构建网络安全新空间

2019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主题为“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这不是一个泛泛而谈的命题,而有全新的语境——网络安全问题,在社交媒体广泛使用后有了新特征,越境信息流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挑战……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习近平总书记的论断,为网络安全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毫无疑问,安全与安全化正在成为互联网治理的一个主要议题。

不夸张地说,今天的互联网上,围绕社交网络的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正在悄然进行。新场景下的网络政治安全治理,需要调动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力量,采取一种“全域”的、系统的治理方式,而不是局部的、点状的。

其一,应当有“全场景治理”。无论是网络安全还是网络治理,考虑到各界社会力量的利益相关方,已经是全球共识,也是网络空间发展的最基本特性所在。所有迹象都表明,与此前的任何变化相比,场景时代所造成的变化更深刻、更有意义,而且这样的变化有可能很快就会发生。构成场景的五种技术——移动设备、社交媒体、大数据、传感器和定位系统——无处不在,并且不断迭代。这一过程中,政府应该摆正位置,追求最大的公信力;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平台、网站等,应该坚持社会责任优先;参与公共活动的民众,也应该持积极、理性、有序的态度。只有这三者共同努力,才可能创造各种和谐的公共活动场景。

其二,要实施“全渠道治理”。社交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呈现多元主体的特点,如何协调各方的立场显得尤为重要。不过,即便不再像大众传媒时代那样有清晰的“传者”与“受众”之分,具体的治理,仍可以从发布与接受两个方面着力。从发布端来说,要努力形成媒体发布多元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公众人物在社交网络上的言行,也当有一定的规范;从接收端来说,则应通过加强终端、平台建设,提供更多的网络政治参与形式,努力培养网民良好的政治参与习惯。当然,对于身处偏远地区、或是年事已高的网络“弱势群体”,也应通过一定方式,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网络公共生活之中,打破时下存在的信息鸿沟。

其三,要实施“全环境治理”。清朗的网络空间,其内容理当可信,这也是安全的题中之义。而提升网络内容的可信度,一方面要从生产者方面把关,一方面也亟需提高公众的信息素养。网络空间,不是世外桃源,不是自由市场,需要一定的参与秩序,也需要一定的价值观和道德素养作为基础保障。对每个网民来说,提升这样的素养,将为网络环境治理打下良好的公共道德基础。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有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全环境”的良性互动。比如鼓励官员成为网红,有自己的庞大的粉丝群,及时同公众对话沟通;有效利用社交媒体,理顺网络社会情绪,使之成为网络正能量的始发地和发动机,成为稳定社会情绪的压舱石……不难想见,一个治理顺畅的、安全的网络空间,不是僵化的,恰是充满活力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