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如何辨别网络谣言(之二)

未知 2020-07-08 08:55
要如何辨别网络谣言(之二) 

   主持人开场白:网络谣言的种类很多,有“无中生有”式的,有“移花接木”式的,有“偷梁换柱”式的,真是花样百出。其实,只要细加分析,识破绝大多数谣言并不难。
 
  艾立起:过好三道“筛子”
 
  面对网络谣言,我们怎样辨别呢?我的做法是过好三道“筛子”。
 
  头一道“筛子”叫法律。面对网上的信息,要将其放在法律的天平上称一称,看它是否符合法律法规。与法律相违背的,要果断举报;与法律打擦边球的,要及时删除;自己辨不清、吃不准的,不能随意转发。
 
  第二道“筛子”叫科学。前天,我收到一条微信,称某几个属相的人只要转发,明年肯定能发大财。这类谣言明显不符合科学,难道只要转发了,天天啥也不干就能发财?简直岂有此理!这分明就是迷信,经不起科学的检验。违反科学的东西,哪怕是最亲近的朋友发来的,也不要轻信。
 
  第三道“筛子”叫文明。“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如何在网上发声,不能脱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轨道,不能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果连文明的底线都不能坚守,就可以断定,这类网络传言等同于谣言。
 
  栾玉锁:不要轻信网络谣言
 
  我们中老年人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遇到有关饮食与养生的网络谣言,更容易上当受骗。
 
  记得5年前的一天,我去医院体检,查出血糖很高。从此,我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注重血糖的控制,以防血糖升高而危及身体健康。有一次,我看到网络上传言“吃南瓜能降低血糖”,便信以为真,每顿饭都吃南瓜,结果血糖不降反升。现在想起来,我依然感到十分后怕。还有网络传言说,有的食物不能吃,有些食物相克,如:用植物油炒菜会致癌,米粉能燃烧是塑料做的,虾类和维生素C同食会致命,等等。害得我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吃。后来证实,这些都是谣言。
 
  有些人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善意地提醒亲朋好友,传播了一些不实信息,导致谣言广泛流传。因此,我们不要轻信网络谣言,要仔细分析信息来源是否可靠,是否具有权威性。对于拿不准的信息,不要轻易转发。
 
  张礼恒:从我做起
 
  在疫情发生后,我也曾把谣言当成抗击疫情的有效方法,成了受害者。例如,我在手机上看到两种说法:每天外出前用棉签蘸上小磨香油,滴进两个鼻孔内,轻轻捏几下,就能阻断病毒的传播;用盐水或高度白酒漱口,也能预防病毒的传播。我对这两种说法深信不疑,我想,这样既简单又方便,不用戴口罩。之后,我外出前就用香油滴鼻子,回家后用盐水漱口。
 
  后来,小区门口的疫情防控人员说:“用这些方法防疫都是谣传,千万不要轻信,不然是要吃大亏的。外出一定要戴口罩,回到家一定要认真洗手,这样做才是最有效的防疫方法,千万不要相信网络谣言。”这时我才恍然大悟,方知受骗了。
 
  后来,社区疫情防控人员告诉我:“要从信源、渠道、样式、情绪、内容等方面依次入手,来辨别网络谣言。”
 
  今后,我要认真鉴别网上的每一条信息,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这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韩秀菊:多打几个“问号”
 
  新冠肺炎疫情突袭,不少人家中储备的口罩告急。当时,网上流传着“用酒精喷洒”“用微波炉加热”等口罩消毒法。后来,一些官方媒体采访了相关专家,专家介绍,这些消毒方法都是不科学的。
 
  看到网络上的传言,我们在核实信息来源的同时,还要多打几个“问号”?
 
  就说网传的用微波炉加热口罩的消毒法吧,看到以后,不妨问一问:口罩内的金属丝可以加热吗?会不会因加热过久而起火?能有效杀灭病毒吗?会不会破坏口罩结构,导致口罩无法使用?如果病毒没有被杀灭,会不会残留在微波炉内?
 
  这样一来,你就会发现,口罩内的金属丝是不能用微波炉加热的;加热时间短不能彻底杀灭病毒,而加热时间长了又会起火;口罩加热后,结构就会发生变化,就不能有效阻挡病毒了;如果口罩上的病毒残留在微波炉内,再使用其加热食物就会交叉感染。
 
  只要多打几个“问号”,就容易发现其中不合理的地方。
 
  主持人发言
 
  我们要加强学习科学知识,提升对谣言的鉴别能力,才能抵御谣言带给我们的危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