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网络巨额消费屡现

未知 2022-05-22 11:19

未成年人网络巨额消费屡现

近日,河北保定的赵女士向媒体反映,她11岁的儿子用亲戚的手机玩《逃跑吧少年》等三款游戏,在4地利间内充值66次,总计14684元。亲戚发现扣款账单后,要求赵女士向苹果客服请求退款,但未经过审阅。赵女士又向游戏方提交退款请求。到5月19日,赵女士并未收到退款。苹果方面表示,现已由客户关系部门处理此事。

未成年人用家长、成人的手机玩游戏、看直播并充值打赏,该如何处理?这样的事情屡次发生,渠道判定为成人账号,而家长过后反映是孩子在玩手机,双方因为退款事项往往会发生扯皮。

为了处理这一问题,我国现已出台了诸多法律法规,包含《未成年人维护法》提出对未成年人进行网络维护;有关部门清晰要求游戏渠道必须建立未成年人防沉迷体系,施行未成年人平时一周只能玩3个小时游戏的最严规则;制止未成年人直播打赏等等。但是,假如不能处理对未成年人身份有用辨认这一问题,这些严厉的规则也很难起到实际效果。

因为缺乏对未成年人身份的有用辨认机制,所以未成年人能够经过购买二手账号或用成人账号绕过防沉迷体系,完成不受限地上网、玩游戏。还有不法商家借此牟利,向未成年人兜销破解防沉迷体系的技能。这导致防沉迷体系形同虚设。

要堵住这一漏洞,最简单的方法是让所有账号在参与游戏、直播打赏等网络活动时,都必须进行身份辨认。这样一来,未成年便无法登陆成人账号。当时,人脸辨认技能现已非常成熟,所以在技能上完成身份辨认并不难,可为何没有施行?渠道从自身商业利益动身,施行防沉迷体系或许导致用户减少;一些成年消费者也以为,每次登陆都要进行身份辨认,不仅影响上网体验,也有侵犯隐私之嫌。

事实上,网络游戏普遍实行实名认证,在用户注册账号时,相关信息便已被渠道搜集。所以,添加一道辨认程序,并不会造成太多影响。但此举却能够最大极限对未成年人施行网络维护。

只有严厉施行身份辨认,才能压实渠道的责任。由于没有对未成年人身份辨认,所以孩子拿着成人账号发生巨额消费后,监护人要拿回充值款不易,也很难追查渠道的责任。假如让身份辨认成为必要流程,那么只要出现未成年不受约束玩游戏或巨额充值、打赏,就能清晰追查渠道责任。

而在压实渠道责任后,家长也应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由此才能真正把维护未成年人健康上网落实到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