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做法,让人多么大吃一惊

未知 1970-01-01 08:00
孔子的做法,让人多么大吃一惊

在中国的历史上,儒家的思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它主张做人要以“仁”为本,还十分尊重孝道礼仪,今天小编要给大家讲的典故,就很形象地体现出了儒家的主要思想,让我们来看看孔子的做法,让人多么大吃一惊。

我们也知道,孔子像当时很多思想家一样,很喜欢游历各国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论语·子路第十三》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次,孔子访问楚国,经过信阳,受到了当地的大官叶公的盛情款待。没错,这里的叶公就是典故叶公好龙里的主角,是同一个人。

叶公为了向孔子展示自己治理地方十分得力,和孔子说出了以下这段话:“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这句话的意思是,他们这个地方有十分正直的人,这个人的父亲偷了羊,作为儿子的他,并没有顾念亲人的私情,而是检举了自己的父亲,作为证人,把自己的父亲告上了官府。

叶公之所以说这个故事告诉孔子,其实只是想要得到孔子对他治理能力的肯定。没想到孔子竟然对他说,“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认为的正直和你的想法有所不同,父亲为自己的儿子隐瞒,儿子为自己的父亲隐瞒,才是我认为的正直。叶公完全没有想到孔子竟然是这么想的,一下子竟然无言以对。

客观来说,这两个人其实都没有错,叶公是典型的法家思想,而孔子是儒家思想。但相比之下,孔子主张的做法要更符合社会生活。我们想想看,父亲偷羊,是一种偷窃行为,实属不对。

但是在楚国的法律中,偷窃者是要被砍头的。儿子这样的做法,会不会过分残忍了一点,这样检举自己的父亲,岂不是害死了自己的父亲。就算这是父亲自食恶果也好,但如若父亲因儿子的检举被处死,那么儿子其实也有一部分责任的。每一个人都是有血有肉的,是有基本的感情的,父母含辛茹苦地抚养你长大,能狠心到连自己父亲生死都不顾的人,也必定不是什么善良的人。

而且自己的父亲只是偷了一只羊,也不是做了什么杀人放火的事情,又何必检举自己的父亲,把事情做得那么绝呢?我们大可以提醒劝说自己的父亲,把偷窃的羊只归还于主人,岂不是要更好些。

孔子认为亲人互相检举的行为,只会导致整个社会处于一种恐慌的状态,人们连自己的亲人都不可以相信,彼此怀疑,互相陷害,必然是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再加上中国本来就是一个人情社会,这种亲人相互检举的行为更是不符合时代发展的。

所以,不仅是汉朝就规定了亲亲互隐的法律制度,现在很多国家的法律也会规定,亲人并没有义务要检举自己的亲人,可以保持沉默。不得不说,孔子作为一个几千年前的思想家,就已经有这样的觉悟,令人十分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