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村姑解决家乡2000多人的增收就业

未知 2019-08-12 16:06
傻村姑解决家乡2000多人的增收就业 





过完而立之年,杨艳辉做了一个令身边朋友都出乎意料的决定——回会同老家,从事祖祖辈辈都未离开的农业。

当时,她在深圳的手机玻璃外贸生意干得正风生水起。

干农业,回本慢,投入高。“身边的朋友都觉得这是个赔本的买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杨艳辉多了一个新外号,“傻村姑”。

“我称自己为稻田管家。”杨艳辉说,农民企业家的初心,就是希望身边的人吃得放心。

4年来,面对家乡一方山水,杨艳辉创办了会同县有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家乡闯出了一条发展生态农业的路径,每年解决家乡2000多人的增收就业。

“种田不打农药 怎么可能”

8月,怀化会同县高椅乡雪峰村,70岁的李长春看着长势喜人的禾苗,忍不住地微笑。“靠着这没有打过农药的30亩稻田,今年家里能增收2万元。”

作为与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农民,在李长春的以前的观念里,种田不用农药是不可能的事。

2016年,杨艳辉全面接盘雪峰村红坡贡米。她来到村里的第一件事,就是传达一种理念:保持原生态种植,不用农药,不施化肥,不打除草剂。

“不用农药,那稻子不就会被虫子吃了;不施化肥,禾苗怎么长得好;不打除草剂,那怎么分得清哪里是草哪里是苗。”李长春听到这个理念,领了自己原有的3亩地的稻谷种子,等着看杨艳辉到底怎么个发展法。

时间一天天过去,到了秋季稻谷成熟季节,看到产量相差无几,收稻谷的车子到达田间,不用自己晾晒,就能收到比之前更高的稻米价格。

这下,老李可坐不住了。

“这事能干!”从3亩到10亩,再到17亩,再到30亩,老李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

如今,他的30亩稻田,肥料全换成了有机的,除草都是人工。防虫不喷农药,进行生物防虫,稻田里还养起了鸭。



为了让稻谷更好地生长,公司与湖南农业大学等高校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协议。

“带领村民走向致富新路”

群山环绕、位置偏远、平均海拔650米……这些因素曾是限制雪峰村村民脱贫致富的几道坎,如今却成了高山农产品(000061)的产地标志。

“高海拔意味着昼夜温差大、光照足;群山环绕,无工业无污染,保障了农产品品质。”为了让稻谷更好地生长,公司还聘请澳大利亚及我国台湾的农业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并与湖南农业大学等高校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协议。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傅志强,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院长李有志等专家教授,成为这个偏远山村的常客。

水稻该怎么种植?如何做好病虫害防治?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在这些专家的口中找到了最科学的答案。李长春们通过一场场学习培训,晋升为新型的农民。“不再单纯的看天吃饭,出了问题,我们自己也会一些科学的办法治理。”

除了知识支撑,还有技术产品的助力。在生物防治方面,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免费向村民们提供了他们研制的产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