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迈吸引2900余名大学生返乡创业

未知 2019-10-14 16:11
澄迈吸引2900余名大学生返乡创业


  30年前,澄迈县大丰镇才存村徐振考上大学时,全村父老为他举行欢庆会,因为那时在村民眼里,考上大学意味着跳出了“农门”。走出乡村融入城市,是许多父母对儿女的期盼。

  30年后,徐振的侄儿徐取俊,大学毕业没几年,便毅然辞去城里工作。他带领十余名大学生组成的创业团队,在才存村发展种植养殖产业和乡村旅游业,打造共享农庄,成为一名“新农人”(即新型职业农民)。

  “乡村生活,从逃离到归来,是时代发展的潮流,也得益于当地党委、政府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视和推进。”谈及变化,徐取俊这样感慨。

  近年来,为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返乡创业,澄迈县大力实施人才驱动和创新驱动战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投入大量扶持资金。截至目前,先后共吸引2900余名大学生返乡创业,为乡村发展注入一股活力。

  今年8月2日,省委书记刘赐贵来到才存村,实地考察农村人居环境和农业产业,对当地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从逃离到归来——

  乡村发展吸引人才回流

  “农村现在美哩!生活环境好了,还能创业干事。”10月12日早晨,52岁的徐振在村里吃过早餐后,深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气,漫步走到黑山羊养殖基地,一边整理财务室的资料一边与记者交谈。他是才存村返乡大学生创业团队中年纪最大的,对村子的变化感受最为深刻。

  徐振说,在他小时候,全村没有一条像样的硬化道路,每到下雨天,道路泥泞不堪。村民务农养家糊口,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唯有省吃俭用供子女读书,就盼着孩子考上大学跳出“农门”。

  1988年,徐振不负所望,成功考入内地一所大学,学习工程管理专业。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海南钢铁有限公司工作,当时每月150元左右的工资,让村民们羡慕不已。大家都以他为榜样教育自己的孩子。

  然而,随着新型城镇化大幕拉开,改革开放的春风从城市吹向农村。徐振的“80后”侄儿徐取俊大学毕业后便敏锐地“嗅”到了农村的商机。

  “城市的空间和就业机会渐渐饱和,而农村正亟需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随着城市开始反哺农村,乡村公路等‘五网’基础设施日渐完善,农村人居环境逐年改善,生态环境更优越的农村对城里人越来越有吸引力。”徐取俊说。

  2012年,徐取俊辞掉央企职位,成为才存村返乡创业第一人。如今,经过几年的发展,他的创业团队不仅建起了果子狸、黑山羊养殖基地,还完善了餐厅、咖啡厅、休闲长廊等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吸引返乡创业大学生15名,其中硕士学历2名;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15人。

  从弱小到壮大——

  政府扶持力促产业振兴

  “咩咩咩……”靠近才存村林间的羊舍,小羊崽的叫声远远就能听见。刚刚投喂过草料的饲养员徐取孝从羊舍走出来,顾不得擦去满头汗水,直接跨上电动车,几分钟后便来到湖边的休闲长廊尽头。喝过一盏茶后,便开始巡查正在修建中的房子。

  “产业项目给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我们现在每月都有稳定的收入!”徐取孝告诉记者,他原本务农种植瓜菜,但前几年受市场行情波动影响,不仅没攒到钱,还欠下一堆债。2015年,他和妻子林秋波应聘到徐取俊的公司,他负责喂羊和做杂工,妻子在餐厅当服务员,两人每月可领工资6000元。几年一过,如今,他们不仅还清了欠债,还在村里盖起了新房。

  村民喜悦的背后,是返乡创业大学生默默承担着压力。作为才存村首个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徐取俊深知“万事开头难”。回想创业初期,面对村民不理解以及资金短缺等难题,创业团队幸亏得到澄迈县委、县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乡村创业,最难的就是融资,因无有效抵押物,我们原本对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没有抱任何希望,但没想到,县里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徐取俊说,返乡创业7年来,在他的印象中,澄迈县委县政府几乎每年都要召开一次返乡大学生座谈会,研究解决返乡创业中的具体问题,甚至曾经一年5次召开返乡创业金融对接会,积极为返乡创业大学生打开金融支持通道和服务,解决了创业者的融资难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