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返乡农民工盲目创业

未知 2020-01-11 14:08
避免返乡农民工盲目创业

“师傅,把这筐花菜搬上车。”1月11日一大早,位于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镇董允坝村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内,董允坝蔬果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正在收菜。“今天收了近6000斤的花菜、白菜,还有两天就收完了,接下来陆续会送往合作超市。”蔬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宋小兰说到。
 
现在宋小兰是董允坝村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代表人物,她的蔬果专业合作社里有320多名社员。
 
这样的景象,2019年前,宋小兰想都不敢想。
 
原来2014年,宋小兰成立了董允坝蔬果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初,起初也是两眼一抹黑。“不知道该怎么去经营,不懂打造品牌,导致没有销路,种出来的菜买不去出。”宋小兰回忆,自己的创业之路走的顺畅,离不开两年多以来园区与董允坝村农民工创业就业党支部的帮助。
 
“2019年,董允坝成立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党支部,村上、园区还有党支部知道我申请了董允坝蔬果的商标,慢慢开始就把品牌树立起来了。“每次谈到创业初期的细节,宋小兰总会面露感激之情。
 
问题
 
创业农民工“散户”占大部分,无法得到系统帮扶
 
“能享受哪些政策?”“种出来的蔬菜没有名气卖不出去该怎么办?”“资金短缺能否提供帮助?”
 
在江阳区就业服务管理局,初次创业的返乡农民工常常会问工作人员这些问题。“从2015年至2019年,就业服务管理局咨询大厅经常收到返乡农民工回来创业后不知道如何发展的问题,大部分创业者都是走一步看一步,更有甚者门店开起了,营业执照都没办的。”江阳区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陈应芳介绍。
 
2017年开始,江阳区就业服务管理局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很多返乡创业者,尤其是返乡创业农民工这个群体并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大型项目,投身固定门店和传统农业的创业者占了很大一部分。
 
以往,虽然江阳区就业服务管理局在各大园区设立了创业基地与农民工返乡创业党支部,为农民工创业者提供系统的咨询服务,但是却没有注意“散户”们,完全不知道有哪些帮扶措施。
 
陈应芳解释道:“园区进入门槛比较高,只有少部分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有这个经济实力进入,很多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并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大型项目;大部分返乡农民工,投身固定门店和传统农业创业,但很多人遇到问题了才到就业局来咨询。发现的问题咨询了,没有发现的遗留了下来,等到发现了又来咨询。”
 
妙招
 
设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公共服务中心,提供专家定时“坐诊”服务和上门指导服务
 
为了避免返乡创业群体像“无头苍蝇”,找不到寻求帮助的方向,江阳区就业服务管理局将收集到的问题汇总后,2019年5月在泸州市迎晖路天天招聘市场设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公共服务中心(简称“中心”)。由人社局与就业服务管理局安排专人为农民工创业者服务,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开辟“一站式”服务通道。
 
据陈应芳介绍,“中心”的成立就是为找不到方向的农民提供创业指导、政策咨询、资源对接、成果交流等服务。根据创业项目后,项目由银行评定、财政部门贴息。“中心”还可提供个人最高15万元,小微企业最高200万元的担保贴息贷款。
 
不仅如此,“中心”每周二、周四还邀请了各个行业的专家“坐诊”。免费创业者提供包括项目推荐、指导经营,查找问题、发展方向建议等咨询建议,尽量帮助创业者少走弯路,走错路。
 
同时,江阳区还在泸州市首创一套“移动+定制”创新服务模式。“这个模式还有一个称呼就是‘移动孵化器’,即通过公开征集、资料审查、现场陈述、专家评审等程序,挑选出一批民营公司作为‘孵化器’来承办农民工创业的咨询扶持工作。当然这些公司具备更高的效率以及机动性。”陈应芳说,“简单来说就是承办机构带领专人、专家直接上门对创业者进行指导,根据返乡农民工创业者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定制指导,让返乡创业者在家创业照享园区待遇。”
 
如今,江阳区已优选出四川远卓创业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泸州多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4家社会承办机构作为第一批“移动孵化器”。截至目前,共入孵项目195个,经多方评审后,已孵化毕业61个。
 
截至目前,江阳区已累计回引农民工返乡下乡创业7000余人,创办企业900余家,带动就业8万余人。
 
“还要继续努力。”据江阳区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陈应芳介绍,目前,仍存在农民工返乡创业者对各种创新创业活动了解度不高的问题,相关部门对各大街区的农民工返乡创业者帮扶力度还有所欠缺。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开展系列双创活动,将创新创业、社会责任、宣传推广等融合在一起,让农民工创业者在活动中了解政策,在比赛中查漏补缺。同时,也将打造园区加街区结合的创业基地,简单来说,就是将创业基地建设在特色街区,为更多的农民工创业者提供系列服务。”陈应芳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