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工程专家讲述自己的励志故事

未知 2019-04-23 18:28
农业工程专家讲述自己的励志故事


近日,曾任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院长的黄之栋教授在家人的陪同下,登上家乡四川省叙永县兴隆镇大山深处的跃进水库,一方面是实地考察家乡水利设施建设使用情况,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完成一个心愿。据黄之栋教授讲,他的母亲曾投工投劳义务参与了水库工程建设,因此这次特别安排在清明节回乡省亲之际,登上水库大堤走一走、看一看,以表达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黄之栋教授今年已八十岁高龄,虽然左侧股骨头坏死,有时候疼痛难忍,但丝毫没有阻挡他上山的决心。陪同黄老上山的侄子说:“今天走的路有些多了!可他兴致很好,没喊累。”

当日,黄老也讲述了童年时代乃至开展教学科研方面的励志故事。

回忆儿时见闻

长辈启发坚定信念永跟党走

对于儿时的家乡,黄之栋教授记忆非常清晰。“1939年,我出生地点叫山宝庄,就是现在的兴隆镇南坳村。”黄之栋教授说,让他记忆最深的,是6岁那年,也就是1945年,有一天,当他走上街道的时候,恰好看到有一个老人敲锣打鼓的边走边喊:“日本投降了!日本投降了!”随后,街坊邻居兴高采烈,大家一起欢呼,有很多人就接连放着鞭炮开始庆祝,整个兴隆街一下就沸腾了。“那场景至今也还记得清清楚楚!”

1952年,黄之栋教授那时四年级。“我是学校第一批加入少先队的队员,全校只有9个人入队,但入队仪式非常隆重,我们胸前戴着大红花,学校还专门组织了敲锣打鼓的入队仪式。”黄之栋教授讲:“当时能参加少先队,主要是听从老师的安排教导,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以及义务劳动。”

在黄之栋教授的记忆里,家族中有两位前辈给了他最深刻的启发。一位是194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的伯父黄介甫。伯父毕业后回到家乡,在一所县属中学任校长,但工作没几年便遭到诬告,被判到当时的宝成铁路建筑工地劳动服刑15年,承担道路桥梁设计工作。后来诬告人承认是他写了一张便条诬告,伯父得以平反,恢复正名,但伯父没有怨气,主动提出不要补偿,按组织安排到了宜宾机床厂工作直至退休。另一位是大哥黄之明,于1949年光荣加入了解放军。黄之栋教授从那个时候起,就默默坚定了“跟着共产党走”的决心。

讲述学习历程

通过劳动收入贴补学习开支

4月13日,黄之栋教授在家人的陪同下,还参观了兴隆中学校园,这是黄老曾经就读小学的地方。据黄老家人介绍,黄教授特意选择周末参观校园,是为了避免打扰师生们上课。故地重游,黄老感慨万千,兴致勃勃地拍照留念,不断赞叹兴隆中学校园建设得超乎自已的想像,宽大明亮壮观的教学楼、宽广的活动场地,风景秀丽。

讲述起小学和初中那个年代,让黄之栋教授记忆犹新的,有两件事情,一件是在上学的时候提着粪筐捡狗粪、猪粪。用黄教授的话讲:“既不怕被耻笑,也不怕粪臭。这关键是对农业的情感问题!当时为了种好庄稼,基本上全靠农家肥。每当看到地上有猪粪、狗粪的时候,心情一下就变得喜悦了,总是怀着非常愉悦的心情跑去把粪便捡起放到筐里。快到学校的时候,就悄悄地找到一个小角落,把粪筐藏起来等放学后再带走,以免臭到老师和同学们。”

另外一件是黄之栋教授在县城定水寺上初中的时候,每周进校时带上母亲为他准备的干粮充饥,这干粮是用家里的种的麦子,磨成粉后再炒熟的“炒面”,到用餐时,在学校打些开水冲调就可以吃了。后来在学校申请了全额助学金,生活得到了解决,但为了贴补学习费,他在周末挑起担子,赤着脚,走到大约15公里以外的沙包树(现在的落卜镇)挑煤炭卖给学校食堂,每次挑60斤煤,从中赚取些差价收入。“头两次到了晚上八九点钟才把煤炭挑到学校,走到最后几公里时,肚子饿了、脚磨疼了,肩膀也压痛了,真有些受不了,想把煤炭扔掉!但又垫付了本钱,扔了本钱都没了,根本不敢扔,只得忍着饥饿和疼痛,一步一步慢慢地挑回学校。”黄之栋教授坦言:“也正是那样的艰苦生活,造就了我坚韧不拔的性格。我现在总结起来,人的一生,从小吃些苦,受些累是好事,只要目标方向对头,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能坚持下来,就是胜利。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刻苦钻研的奋斗精神。”

畅谈退休生活

只有坚持劳动才会有更多收获

据黄老的亲人们讲,黄老小时候家境贫寒,没钱买油灯,晚上做饭的时候,黄老就经常借着柴火的光亮看书学习。到了夏天,就抓一些萤火虫放在玻璃瓶子里,晚上试图在萤火虫闪烁的亮光下读书。黄老靠着这种坚韧的求知精神,学习成绩优异,1960年考上了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的前身)农田水利专业。当时在叙永县引起了很大轰动,也成为了家乡很多青年人学习的榜样。

“进入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学习方面明显感觉跟不上。”黄之栋教授说:“但我在大学二年级时,又自行把这些课程补学上来,到了四年级就冲到班级前列。在大学期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后留校任教。”

黄之栋教授的科研成果卓著,仅其中一项,就足以令人惊叹。2001年,他参加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华北型连栋塑料温室研究与主持的番茄无限生长型营养液栽培研究时,带领两位博士生培育的单株番茄结出1.33万个果子、产量3000多斤。该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其成果在旅游观光农业中得到了运用。

黄之栋教授今年已退休20年了,但他仍然坚持工作在国家农业科研战线,目前还担任中国农业部设施农业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协助工作,继续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也经常出差指导地方现代设施农业的发展,继续为祖国的现代设施农业、“菜篮子”工程作贡献。(胡润林)

黄之栋教授简介:

黄之栋教授生于1939年,出生地: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兴隆镇。1965年7月毕业于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前身)农田水利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1970年4月调河南省博爱县水电局任技术员,从事青天河水库及其一、二级水电站设计、施工、安装工作及三级电站的设计任务。1979年8月调回华北农业机械化学院水利系教学。1994至1999年担任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院长,1999年10月于中国农业大学退休。

目前担任中国老教授协会中国农大分会理事,终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农业工程专家。

工作成绩及荣誉:1978年,获河南省新乡地区“青天河水库电站工程”科技创新奖;1995年主持的湿帘风机降温系统研究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参加的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华北型连栋塑料温室研究与主持的番茄无限生长型营养液栽培研究,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参加编写的农业生物环境工程教材,曾获农业部统编教材一等奖。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