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甘谷县六峰扶贫新模式

未知 2019-05-25 09:19
甘肃省甘谷县六峰扶贫新模式

 
2019年2月20日,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铎来到甘谷县六峰镇腾达实业公司,考察公司劳务培训和扶贫车间建设运行情况。 图片来源:甘肃日报
 
扶贫车间 扶贫扶人扶志气
 
今年19岁的黄丽是甘肃省甘谷县六峰镇六峰村二组的一个女孩,初中毕业以后,因为父母常年身体不好,家庭经济状况,她只好留在家,一边照顾父母,一边帮助父母种地,维持家庭运转,辛苦一年下来,日子过得还是紧紧巴巴。
 
2018年,位于六峰镇政府大院边上的甘谷六峰扶贫车间应运而生,黄丽成为该车间吸收的第一批员工,经过短期的培训,黄丽很快成为一名出色的地毯专业纺织工,紧张的车间工作,规律的作息时间,还有一份每月1700元左右的工资收入,很快改变了黄丽的视野,加大了帮助父母脱贫的信心和决心。
 
 
 
甘谷腾达扶贫车间地毯专业纺织工 黄丽
 
收入稳定,时间规律,离家近,不劳累,这是很多打工者梦寐以求的事情,可是,这样的机遇,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运气。如今,在甘谷县六峰镇,类似这样的扶贫车间,一个一个在村镇扎根生产,吸引了一大批外出打工者的返乡创业。 
 
今年34岁的姜小珍,家在甘谷县六峰镇六峰村五组,是一个常年在深圳打工的打工妹,随着结婚、生子、照顾家庭的压力越来越大,有心无力的姜小珍一度陷入巨大的就业危机当中。
 
听到家乡有了扶贫车间,待确认信息以后,她第一时间辞职,立即赶回扶贫车间应聘,因为她熟悉业务快,工作经验丰富,管理队伍有方,很快,她就成为车间的负责人之一,尽管收入比不上深圳的打工收入,但是,她的心归根了,人也踏实了,致富的愿望、思路、目标清晰可见了。在她的带领之下,地毯编制车间的十几个附近村落的姐妹们,个个接受了她的思想启发,专业技术逐步提高,产品质量一天好过一天,很多地毯还没有出厂,订单已经接了。
 
甘谷县六峰镇一领导告诉记者,“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相对于物质贫穷,精神贫穷更可怕;相对于更容易“立竿见影”的物质扶贫,扶志这个“硬骨头”最是难啃。
 
近年来,六峰镇坚持对接群众需要,积极帮助贫困户谋思路、找门路、想办法,有效克服畏难情绪,打消出门嫌远、打工怕累、搬迁怕生、发展怕赔的顾虑;大力培养和树立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勤劳致富的示范作用,移风易俗、成风化人,让贫困户见贤思齐,主动脱贫,立志脱贫,早日脱贫。 
 
学风独特 育志存高远才子
 
 
 
位于甘谷县六峰镇金坪村的金坪初中 摄影:颉魁
 
甘谷县历来崇文尚武,人杰地灵,是甘肃省的人口大县、教育大县、将军县,是高考二本上线人数连续19年稳居天水市第一的县份!
 
在甘谷县城东南约20公里的六峰镇金坪村,有一所创建于1943年的农村一般初级中学——金坪初中,目前有在校学生385名,教师25名。就是这样一所远离城区的初级中学,却创造了连续十年以上中考成绩名列前茅,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县先进学校的优秀成绩。
 
六峰金坪中学校长黄发胜告诉记者,改革开放几十年了,可父老乡亲仍然把教育看作是家庭摆脱贫困、子女跳出农门、走向世界的唯一出路,这让我经常深感责任重大,昼夜难眠。
 
如何为山区的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如果提高山区孩子的学习成绩、如何建立一支高质量的教育队伍?
 
近年来,六峰镇紧紧围绕“打造教育品牌,建设教育强镇”的奋斗目标,各级学校领导深刻意识到,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必须将“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人才”作为学校的重点来抓。 全镇各校上下形成了以质量评价人、以质量凝聚人、以质量激励人的风气,人人心齐气顺、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为教学质量的逐年提高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办学行为,提升办学品位,在提升教育质量、加大教育扶贫的道路上创出了一条新路。
 
全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了91.5%以上,基本实现了幼儿教育全覆盖。经过多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了以镇中心幼儿园为示范,各公办幼儿园为骨干,民办幼儿园为补充的学前教育体系。在全县两级毕业会考和其他各级抽考中,全学区成绩均居全县前列。其中初中毕业会考成绩学区居全县第一名,实现了十连冠,总门学校居全县49所初中校第一名,金坪初中居第二名。小学毕业会考学区位列全县第四名,苍耳王小学名列16个乡镇中心小学第二名。今年,六峰学区被评为县先进学区,总门学校等4所学校被评为县先进学校。
 
再穷也不短志气,再苦不能缺精神,志气是脱贫最强动力。
 
近年来,六峰镇将教育扶贫作为扶贫的开始,在学以致用上下功夫,力争既定的教育质量目标任务有序实现,精准聚焦深度贫困家庭教育发展短板弱项,在夯实基础上下功夫,实施一系列有效措施使深度贫困家庭教育脱贫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以更高起点谋划教育精准扶贫体制机制建设,在探索创新上下功夫,探索出更多具有地方特色、好经验、好做法,趟出一条贫困家庭教育精准扶贫的新路子。
 
每位教师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学生充满爱心,无微不至,循循善诱,用爱心和真诚去浇灌学生的心田,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争取使每一个学生成为有远大志向的人,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成为具有强健体魄和顽强意志的人,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这种励志教育,既给贫困学生传授了知识,又教会他们发奋立志,胸怀天下,志存高远;既给学生和家长点亮了一盏明灯,又指明了摆脱贫困、致富翻身的前进方向,这种学校与政府、老师和学生,互相激励、奖励与制约多措并举,既扶贫又扶志,有效促进贫困户长心气、长志气,营造出积极向上的脱贫氛围,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撑和强大的助推力量。
 
崇文尚武 意志助推大产业
 
图片4
 
甘谷县六峰镇铁坡山村的连片百亩花椒种植带 摄影:李晓峰
 
甘谷县六峰镇铁坡山村,是镇里自然生活条件最差的一个偏远山村,除了行政村,还有二个自然村,全村177户人,在册村民841人,年轻的村支书赵永杰告诉记者,截止目前,进村的3.4公里路面全部得到水泥硬化,村落之间的巷道也全部得到硬化,虽说山大沟深,相对城镇偏远,但是,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种植花椒树,花椒具有定麻味、增香辛和除腥减膻的作用,位列调料“十三香”之首,素有“调味之王”的美誉。花椒也是一味中药,《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中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日:“花椒坚齿,乌发,明目,久服好颜色,耐老,增年,健神。”另外,花椒的市场用途非常广泛,供不应求,产地甘肃天水的花椒,因为其特殊的地理环境,花椒特效更加明显,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鱼腥毒。如今,铁坡山村的连片百亩花椒种植带,车辆畅通田间的农路,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种植,更加速了花椒销售的渠道,一到花椒丰收之际,收购的客商早早赶来预定,当年山高、路远、贫穷、落后的铁坡山村,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花椒村”。仅花椒种植这一项产业,极大地改变了全村人由被动脱贫到主动脱贫致富的迫切愿望。
 
在铁坡山村一组村民贫困户金祥明,最早和三个孩子生活在5间土房子里,自己常年生病,无法外出打工挣钱,生活很是艰难,经过村镇联合帮扶,如今,金祥明家里多方筹资20多万修盖起来的钢筋水泥砖瓦房已经入住,老金常年生病,左臂下方的一个肿块,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得到治疗,随行的镇里干部告诉他,赶紧入院治疗,镇政府想尽一切办法,按照最高比例报销帮扶,自己花不了多少钱。类似金祥明这样的家庭,村里现在已经不多了,因为全村家家种花椒,连片的百亩花椒种植产业,已经给绝大多数家庭带来了根本性的转变,乡间幸福时光,指日可待,主动脱贫致富的劲头盼头可足了。
 
11
 
甘谷县六峰镇铁坡山村的连片百亩花椒种植带 摄影:李晓峰
 
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决心;另一方面,除了物质给予、技术指导,更重要的还在于思想引导、精神鼓励。让贫困户得实惠、明事理,增本领、长志气,扶贫才算扶对了基本路子。
 
在铁坡山村一组村民金某某家里,是记者看见的最不协调的一个院落,刚刚被扫帚划拉过的院子地面上,凌乱不归类,东西随意放置,也许是听见有人来造访,主人才刚刚动了扫帚。院中正屋是主体钢筋水泥、已经封顶的一排新房子,已经住进去了人,窗户上胡乱地盖着纸箱板,外墙还是毛坯水泥,瓷砖都没有贴,很多施工粗糙的墙面局部,也没有进行打磨处理,至少目前没有再进行装饰的打算安排,这样的院子,一看就是一个典型的“懒人家”。当着记者和镇干部的面,村支书赵永杰指着金明杰气不打一处来地痛骂起来,我告诉你多少次了?你为什么不打磨墙面?你为什么不贴瓷砖准备装修?为什么不能把家里的东西放置整齐、卫生打扫干净?一连串的为什么质问,憋的金明杰低下了头,他只好勉强答应马上打磨装修。
 
据悉,今年47岁的金某某是村里出名的懒汉,几年前幻想暴富,不慎进入传销组织,还涉嫌刑事犯罪,入狱7年,回到村上以后,仍然是一个懒汉,这个新竣工的房子,就是村镇帮扶他修建起来的,就剩贴瓷砖装修了,可是他懒的动身。
 
当下,在各地脱贫攻坚战略的强力推进下,全国几千万贫困人口拔了“穷根”,过上了美好新生活。但仍有一些贫困户或“安”于贫困,或依赖他人,或垂头丧气,成为扶贫路上最难啃的“硬骨头”。有的贫困户每天享乐主义“雷打不动”,醉醺醺无所事事。更有甚者,少数贫困户致富思想迷茫,一心指望等靠要,陷入“因穷而要,因要而懒,因懒而穷”的恶性循环。
 
这些最难啃的“硬骨头”,才是六峰镇党委和政府最大的深切担忧,大家一致觉得:激发贫困户自主脱贫内生动力,成为当前脱贫攻坚、决胜小康的重要任务,而“志气”是脱贫攻坚的根子问题。
 
如果一味地给予贫困村和贫困群众,进行“输血扶贫”,不是好事。请问:不“输血”了,咋办?所以,必须观念改变。那些贫困村和贫困群众,才是脱贫攻坚的主体力量,从内心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才是决定性因素。那究竟咋办?回答是:鼓舞他们的志气!毕竟,来自贫困群众的内因力量,是无穷的。“志气”是脱贫攻坚的根子问题。如此,找准了问题,即便不输血了,“断奶”了,脱贫后的贫困村的返贫率才会减少。否则,返贫率就会增加。
 
图片5
 
2019年2月20日,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铎来到甘谷县六峰镇腾达实业公司,考察公司劳务培训和扶贫车间建设运行情况后,与天水市、甘谷县、六峰镇有关领导合影。图片来源:甘肃日报
 
因此,贫困户的志气一旦树立起来了,观念一旦更新了,致富的办法和干劲就有了,脱贫致富才有希望,扶贫的目的才有可能真正实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