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照亮”村民致富路

未知 2019-12-31 14:20
返乡创业“照亮”村民致富路

“两个石头之间的距离不能太远,那样扦插的葡萄枝条会把薄膜划破……”12月30日,尽管气温低于零下七摄氏度,但在登封市君召乡范堂村葡萄种植基地,却是另一番景象,田间大型机械正在挖掘种植葡萄沟槽,村民们也是忙个不停在给新种植的葡萄浇水覆盖薄膜。
 
“这里气温较低,得赶紧把新种的葡萄苗用薄膜盖上,要不影响开春的成活率。”范堂村党支部书记丁俊杰不停地在葡萄种植基地来回穿梭指导着村民覆盖薄膜。
 
范堂村村民李进生边覆盖薄膜边对记者说,平时李进生在村里的豆芽厂的工作,一有空闲时间就到葡萄基地来打工。“葡萄园和豆芽厂都在村附近,再不用出远门打工了,在这里干活一个月收入4000多块,加上土地流转,日子现在过得也很舒坦。”
 
离家近,收入稳定,李进生很满足这样的生活,在他看来,这一切改变源于该村党支部书记丁俊杰带来的信心和幸福。“自打俊杰回来当支书后,这几年,他自办企业安置村里闲置劳动力,带领村民发展香菇种植,村里是一年一个样,老百姓的腰包是一天比一天鼓。”李进生说。
 
2002年,老家范堂村的丁俊杰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工作。尽管先后辗转在多地,但他一直从事的是农超对接及农副产品流通行业。
 
2013年,在外打拼11年的丁俊杰做出选择,回家乡开始创业。“当时考虑到家乡比较贫困,就想着利用在外面这么多年积累的经验和市场人脉,所以决定回到家乡,搞农副产品种植发展,带领村民一道致富。”丁俊杰说。
 
带着一腔热血,丁俊杰准备流转土地进行规模化种植,但他的想法并没有顺利的实现。“老家地处山区、信息闭塞,期初谈起土地流转的时候,乡亲们不愿意,认为土地流转后,自己既没法种粮食,而且又没事干。”丁俊杰很无耐地说。
 
面对百姓的疑虑,丁俊杰决定用实际行动来改变村民们的想法,他先是筹建了一个标准化豆芽厂,安置了村里的十几个村民在厂里打工。也正是这十几个人,既感觉到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重要性,也改变了对流转土地的看法。这次,丁俊杰顺利流转到了100多亩土地。
 
土地是流转了,但种植发展什么产业?“俺这个地方,十年九旱,石厚土薄,发展哪种产业,既能水量用得少,又能少利用土地,且还能解决剩余劳动力?选来选去,觉得发展食用菌比较适合当地。”丁俊杰说。于是他就找到农科院的专家,对君召这个地方的气候条件进行了一次评估,得出的结论是适合种香菇。在经过多次考察和深思熟虑后,他决定种植香菇。
 
多年前乡亲们曾种植香菇失败过,现在提起种香菇村民们还心有余悸。“没办法我自己先试种了8万棒,通过技术员的指导,效益确实不错。”丁俊杰介绍。
 
有了成功的样板后,丁俊杰就带着村民到外地的香菇种植基地参观,增加大家种植信心。“现在老百姓不怕种,关键是怕销售,而我正好对市场销售方面有一定的经验。”丁俊杰说,2017年,他的香菇大棚发展到34个15万棒左右。并且还组建成立了兴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走公司+农户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走进兴君农民创业园香菇种植基地,一排排大棚整齐排列着,大棚里,几位村民正在采摘香菇。“你看这个,长成这样立毛了就可以摘了,我们几乎来天天干活,看看大棚,开前后门通通风,香菇成熟了就摘菇。没来这之前一直在家歇着,现在在这干活一天60块钱,在比在家歇着强。”除了用工优先,贫困户年底还有分红,这让贫困户黄红玲干起活来很是用心。
 
一家富不算富,得让全村人都富起来。于是丁俊杰采用户带户收益的模式,带动贫困户自觉参与劳动,增收致富。“2019年带动了540余户贫困户,一户种植1000棒,收益除了偿还菌种、菌棒及银行本利息外,一户净收益650块钱。平时这些贫困户在香菇基地里打份工,收入也相当可观。”丁俊杰介绍。
 
不只是范堂村,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在君召乡,丁俊杰的香菇大棚遍地开花,一朵朵开枝散叶的“香菇伞”,成为贫困户脱贫道路上的“幸运伞”。
 
君召党委副书记张松磊介绍,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为改变村集体经济薄弱现状,发挥扶贫资金最大效益,自2018年以来,君召乡整合12个村的扶贫资金在大滹沱、晋窑、宋沟三个村庄建立了香菇种植基地,现已发展香菇大棚134座,每村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4万元左右。
 
带富群众,振兴乡村。2018年,丁俊杰当选为范堂村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以来,他带领全村对人居环境进行整治,把曾经脏乱差的村庄改造成了如今的干净整洁美丽示范村。在改善居住环境的同时,丁俊杰又开始谋划启动新的产业发展布局。
 
“我们现在已流转土地980亩来种植葡萄,将来在范堂村建造一个红酒加工厂,通过对葡萄进行深加工,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带动更多的村民实现就地就近就业致富。”丁俊杰说出了下步的打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