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史上最励志的穷人

未知 2020-01-22 14:11
关于史上最励志的穷人


凿壁偷光的故事家喻户晓,故事中的主人翁匡衡,一直被誉为穷人励志的典范。但现在也有人说,凿壁偷光其实是个毒鸡汤,匡衡并没有宣传中的那么高尚,其实他是个不折不扣的贪官。那么,历史的真相到底如何呢?
 
事实上,凿壁偷光的故事也并没说匡衡如何高尚,只是说他小时候很穷,但他读书非常刻骨,晚上也坚持读书。家里没钱买蜡烛,他便凿开自己的墙壁,借用邻居家的烛光读书。这一描述,完全是事实吻合,并不存在溢美。
 
 
 
 
 
 
 
 
鲜为人知的是,匡衡读书虽然非常发奋,但早年郁郁不得志,他参加朝廷主持的考试,一共考了九次才勉强考中丙科。但这并非意味着匡衡才疏学浅,当时汉朝的皇帝是雄才大略的汉宣帝,汉宣帝并不喜欢儒学,而匡衡恰好专攻儒学,且对《诗经》的专研之深,堪称当时名家。
 
匡衡虽然勉强中试,但由于成绩不理想,只能补授太原郡文学卒史。这是一个低级文化官员,加之又在地方上任职,很难升迁。如果不出意外,匡衡的一生将终老底层,默默无闻。
 
然而,当汉宣帝去世,其子汉元帝即位,汉元帝是个儒学爱好者,匡衡时来运转。汉元帝做太子时,就听说匡衡有精通《诗经》这一特殊技能,称帝后便将他调入宫中,担任郎官。
 
 
郎官的级别虽不高,但侍从皇帝左右,升迁机会很大。匡衡当郎官后,汉元帝经常让他讲解《诗经》,匡衡因见解不凡,几年之后,便被汉元帝升御史大夫。没过多久,又被汉元帝升为丞相,封乐安侯。
 
匡衡在职期间,整体言之,算个合格的丞相。他屡次秉公直言,向汉元帝提出利国利民的建议,并经常被汉元帝采纳。当时,宦官石显结党营私,把持朝政,陷害忠良,朝臣敢怒不敢言,但匡衡始终不和石显同流合污。汉成帝即位后,匡衡更是弹劾石显,使其被称帝罢免,客死归乡途中,也算为朝廷做了一大善事。
 
但功是功过是过,两者应该分别视之。匡衡晚年,确实做了一件错事,致使他晚节不保。匡衡被封为侯后,封地本为三十一万亩,但他利用郡地图之误,将封地扩增了四万亩。后来东窗事发,匡衡的政敌以此大做文章,匡衡无以自辩,被汉成帝免为庶民,罢职回乡。
 
 
 
 
 
 
 
 
匡衡回到家乡后,没过几年,便去世了。实事求是地说,匡衡尽管晚年有过,但这也并非十恶不赦,他也绝非大奸大恶之臣。然而,匡衡虽号称名臣,但也未见他对国家做出特别大的贡献,之所以出名大抵是因他出身励志。可杜甫仍然评价他“匡衡抗疏功名薄“。
 
周老师我想说:杜老师此言太偏颇,匡衡都已被封侯拜相,功名实在不薄。
 
相关搜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