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市; 自强励志脱贫典型感人至深

未知 2020-10-14 15:26
应城市; 自强励志脱贫典型感人至深




10月13日,由孝感市委宣传部组织发起,中、省、市、县四级媒体20多名记者组成的 “走进脱贫村”集中采访团,来到应城市杨河镇短港村、杨岭镇新四村、汤池镇公益社区脱贫攻坚一线,聆听脱贫故事,了解脱贫攻坚经验典型。

近年来,应城市采取超常规力度和举措,扎实推进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提升,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取得决定性进展。





杨河镇陶兆峰:坚持与病魔抗争 自建鸡舍靠勤劳的双手致富

飞来横祸,他已无力改变;自强不息,他始终秉持;与时俱进,他正在路上。对于贫困户陶兆峰而言:贫困带走的,是丰衣足食的生活;贫困带不走的,是自立自强的心。

陶兆峰本来拥有一个幸福的六口之家。父母健在,夫妻恩爱,一双儿女乖巧可人,他在工地做泥瓦匠。可是接下来的一连串坏事,让这个家庭的经济情况急转直下。2013年,他发现自己浑身渐渐变得没有力气了,特别是耷拉着的眼皮,怎么使劲也睁不开。就医后,医院的结果显示“重症肌无力”——这意味着,他再也没有能力干重活了。紧接着,他的父亲不幸过世。祸不单行,2017年,他母亲也在体检中查出来癌症,为了延续生命,不得不选择截肢,丧失了右脚。自此,全家仅靠妻子打零工的微薄工资来维持生计。

迫于生活的压力,2015年底,陶兆峰在村委会的帮助下,申请成为了贫困户。然而,贫穷并没有摧毁他的意志,陶兆峰始终秉承着“自强不息”的信念。

成为贫困户后,医疗费用有了保障,他的身体情况有所好转。但陶兆峰同志始终觉得,不能光靠国家的扶持政策,男子汉大丈夫,要靠自己的双手来勤劳致富,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贫困。于是,他想到了自己发展产业。杨河镇水源充足,邻村有人靠牛蛙养殖发家致富了,陶兆峰也想效仿一下。在一次镇村干部到家中走访时,陶兆峰把自己的想法说给了他们听,很快,他便得到了支持。

2018年10月,他开始筹备牛蛙养殖的准备工程,利用扶贫小额信贷,投资了一万多元,陶兆峰兴建了小池塘、厂房等养殖基本设施。经过一番努力,陶兆峰终于建设好养牛蛙的厂房。

奈何幸福稍纵即逝。在一切就绪的时候,他的重症肌无力复发了,养牛蛙的过程中有很多需要体力付出的程序,他的身体状况很难以支撑下去。





尽管心里五味杂陈,可这次失败并没有将他打倒。稍作修整后,陶兆峰想换一个方式,继续他的脱贫梦想。综合考虑了他的身体原因和青蛙养殖的付出,借助村委会的鼓励,陶兆峰放弃了牛蛙养殖,决定转为尝试体力付出相对较小的土鸡养殖业。

2018年,陶兆峰试养了300只土鸡。为了环保节约,物尽其用:他把青蛙的厂房改成小鸡食堂、小鸡宿舍、小鸡活动区、小鸡躲雨区四个板块。





因为直接喂食玉米粒小鸡容易消化不良,所以,陶兆峰让玉米销售商将大量玉米粒运送到小鸡食堂,他先将玉米粒加进玉米粉碎机,磨成玉米粉饲料,然后将饲料送到小鸡宿舍或者小鸡活动区,利用喂食器料筒给小鸡喂食。喂食器料筒类似于沙漏,没有手工撒饲料浪费,盛一次可以吃的时间更长,间接减少了人工喂养次数。

陶兆峰形成了自己的产业链:种玉米—机器磨玉米粉做饲料—小鸡活动区喂食—小鸡躲雨区喝水—小鸡宿舍区睡觉—土鸡长大后,菜市场、朋友圈、抖音短视频相配合,线上线下同时销售。

2019年,陶兆峰养殖的土鸡很快发展到800只,获得纯利润3万余元,每只肉鸡和产蛋均可获利40元左右。除了线下到菜市场售卖,微信朋友圈和抖音短视频也给他开拓了线上销路,土鸡供不应求。这笔收入促使陶兆峰于2019年底顺利脱贫。这不仅是他自主脱贫路上前进的动力,也是对他自强不息精神的肯定。

今年,他准备乘胜追击陶兆峰已将规模扩大至2600只。通过学习,他开启了“土鸡代养模式”:通过微信视频、抖音短视频、现场选择等方式,由线上或线下顾客自行挑选,一年为期限,以120元每只的价格将小母鸡提前卖给顾客,在这只土鸡由小鸡生长为大鸡的过程中,由陶兆峰代养(顾客支付的购买价款中包含其饲养费)。从认养的第六个月开始,陶兆峰每月给已认养的顾客快递邮寄18枚土鸡蛋。一年期满后,再把这只土鸡邮寄给顾客。由此实现了提前回笼资金,缩短销售环节,提高收入效益的目的。

电商比较火热的现在,陶兆峰已经熟悉掌握了朋友圈下单、抖音短视频宣传带货的方式,在当地也小有名气了。如今,他发现网上逐渐掀起了直播带货的热潮,为了与时俱进,下一步,他准备学习直播。

贫贱不能移,所以陶兆峰同志始终坚持,与病魔抗争的同时,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致富,现在他的土鸡养殖生意蒸蒸日上,日子也一天天好了起来——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

杨岭镇新四村:依托产业扶贫 叫响“农旅联合”品牌

位于应城市杨岭镇北部的新四村,2015年新四村被确定为应城市精准扶贫重点贫困村58个村之一。全村共有贫困户23户65人,其中低保7户17人、特困供养2户3人、一般贫困户14户45人,2017年已实现户脱贫、村出列。

近几年来,新四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坚持特色农业与扶贫开发、乡村旅游捆绑结合、带动发展。村集体立足山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一高三新农业”。



结合新四村荒山荒地较多实际,建设油茶种植示范基地,项目规划总面积1500亩,目前已建成项目一期300亩,计划种植长林30等系列良种油茶10万株,及新建一座年产幼苗80万株,占地面积20亩的苗圆培育基地。基地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带动贫困户参与油茶示范基地共建。通过“租金+分红”的收益分享机制,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提供优质油茶种苗80万株,可为10000亩荒山改造提供优质种苗,直接带动项目区域500户农户发展油茶10000亩以上。1500亩油茶基地种植完成后,将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年产值450万元以上,间接经济效益年产值200万元以上,村集体每年获得直接收益超过30万元。





发展特色林果产业,叫响“农旅联合”品牌。引进应城市绿洋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种植进口高端水果,建成210亩(新四村150亩)林果采摘园,已定植的品种有:突尼斯软籽石榴、黄桃(锦春、锦绣)、水蜜桃(湖景蜜露、柳条白凤)、樱桃(红妃、黑珍珠)、美国糖桔、早酥红梨、桃型李、鸡尾葡萄柚、蜜糖金桔、鸡心果等,目前已吸纳100多名贫困户和村民转岗就业,累计为务工农民增加收入21.9万元,2021年,种植基地将全面进入花果飘香的时代,用工量将会显著提高。

汤池镇李峰:从小双腿残疾却从不抱怨 靠双手养活自己供弟妹上学

用一双手走路,他的选择身不由己。然而,正是这双不寻常的手,让他走出常人难以想象的人生道路,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农村汉子,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励志哥”。虽然双腿残疾、家庭生活困难,但他凭借着自己敢闯敢干的个性,一步步摘掉了贫穷的帽子,成为汤池镇脱贫致富先行者。10月14日,中央、省、市、县四级媒体组成的“走进脱贫村”集中采访团来到李峰家里,被他坚强自立的精神深深触动。


远远地,一辆三轮摩托车风驰电掣地驶来。刹车、熄火、下地,连贯的动作,像体操运动员鞍马表演,非常熟练。让人揪心的是,这套动作全部用两只手完成,连下地也用手掌支撑。

据了解,李峰出生8个月大时,因一场高烧救治不及时患上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终身残疾。因为身体的原因,加上家庭贫困,李峰只读了小学后就辍学在家。

18岁,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是花一样的年纪,而对李峰而言,却是现实生活对他的严峻考验。家里两个妹妹在上高中,一个弟弟上初中,本不宽裕的家庭生活举步维艰。他决定出去赚钱,来减轻父母身上的担子。可残酷的现实摆在李峰面前:双腿残疾、行动不便,能做些什么呢?

李峰让父母筹钱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开始了他的生活打拼。每天凌晨四点起床,骑着电动三轮车去镇上的养鸡场收购鸡蛋,然后赶往应城蒲阳菜市场卖,一天能赚上三、四十块。就这样,李峰每天风雨无阻往返于汤池、应城和周边乡镇之间,寒暑易节,从不间断。

李峰热心快肠,有担当。他每次骑三轮车去汤池集镇,总会帮左邻右舍领回快递,购买日用品等;谁家的蜂窝煤快烧完了,只要说一声,就顺道买回来。前年,弟弟在武汉买房,他赞助4万元。

渐渐地,李峰发现土鸡市场行情不错,便开始售卖土鸡。2012年,为了给弟弟凑上大学的学费,他带着自己攒下的1万元钱到皂市镇买了3500只鸡苗,结果鸡快出笼时遇上禽流感,鸡的价格很低,自己不仅没有赚到钱,还亏了几千元。

尽管如此,李峰依然没有抱怨生活,而是转换思路,决定对接市场从皂市鸡场购进土鸡蛋、土鸡往汤池和应城的餐馆送,有单接时一天能有100多元的收入,既保障了自己的生活,也贴补了家用。


这几年,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来了,为李峰办理了扶贫贷款。通过贷款,李峰开始养牛,通过各类途径,每年能收入一万余元。

身体重度残疾,往往击垮人的意志,但李峰挺过了这一关。

十几年前,李峰开始在应城城区提篮卖鸡蛋时,由于占道经营,经常被阻止。“由于腿脚不便,挪提篮时,鸡蛋时常被颠破。想想当时的情景,现在都觉得难堪,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李峰说,“但我自食其力,不比正常人差。”他的自信在艰难面前被点燃。



“能力有大小,但残疾人也可以靠双手养活自己。”李峰说,下一步,他还要扩大养殖规模,建设高标准的牛栏。他表示,愿意把自己的养牛经验分享给有意愿养牛的贫困户,和他们一起依靠发展养牛产业早日脱贫致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