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开挂励志,晚年却靠绝食自杀以保全家

未知 2021-04-14 09:47
一生开挂励志,晚年却靠绝食自杀以保全家


公元1226年,宋理宗也想学学唐太宗,遴选二十四位功臣,把名单交给画师,命画师画像,然后把画像放在昭勋阁里,史称“昭勋阁二十四功臣”。
 
宋理宗所选的功臣,只有曹彬、潘美、曹玮、李继隆、韩世忠五位是职业军人,也就是武将,其他十九位都是文臣,其中包括赵鼎。
 
在这个名单中,赵鼎的排位虽然并不靠前,仅排第十八位,但却被称为“南宋中兴贤相之首”。
 
《宋史·卷三百六十·列传第一百一十九》:论中兴贤相,以鼎为称首云。
 
这位“中兴贤相之首”,却是个“好人未必有好报”的负能量例子,最后的结局是绝食而死。
 
01
 
赵鼎,山西闻喜人,年仅四岁就失去了父亲,由母亲樊氏抚养成人。
 
樊氏出生于大户人家,是少有的才女。
 
虽然失去丈夫后生活艰难,但作为儿子的老师却绰绰有余,加上儿子天资聪颖,几乎不用吹灰之力,便把儿子培养成为了“博通经史百家之书”的大才子。
 
宋徽宗崇宁五年,二十一岁的赵鼎高中进士,从此走上仕途,担任洛阳县令没多久,由于工作出色,很快升为开封府士曹。
 
靖康年间,金军大举南下,攻占太原,包围京城开封,贪生怕死的宋徽宗怕当亡国之君,禅位于十六岁的太子赵恒,是为宋钦宗。
 
老子是软蛋,儿子也没好不到哪里去。
 
宋钦宗一上台就打算屈服,希望与金人议和,金人说这个可以有,但条件是你们赔款、割地,并特别提出“必须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大重镇”。
 
宋钦宗召开会议讨论的时候,只有赵鼎敢说硬话:“祖宗之地不可以与人,有什么好议的!”
 
可惜,他虽然参加了会议,胆识在偌大的朝廷上,只是个芝麻大的官,人微言轻,谁也不尿他。
 
没被人赶出去,就算不错了。
 
不久“靖康之变”爆发,开封失守。
 
宋徽宗父子等人做了俘虏,被押着北上。
 
金人打算立张邦昌为帝,命赵鼎拟写议状。
 
坚决不做贰臣、死也不当汉奸的赵鼎,与秘书省校书郎胡寅等人,逃进太学躲了起来。
 
靖康二年,宋高宗赵构在应天(今河南商丘)继位,闻讯赶到应天的赵鼎,被这个南宋第一任皇帝任命为户部员外郎。
 
金人听说南边又有了皇帝,又兴兵来打。
 
世上的路千万条,位子未稳的赵构,却只有逃命这一条。
 
从应天到镇江,从镇江到扬州,从扬州到杭州,从杭州到建康,一路上如若惊弓之鸟,狼狈不堪。
 
02
 
之前俘虏了大宋两个皇帝的金人,对这一个也是志在必得。
 
赵构逃向哪里,他们就追向哪里,还来了个“搜山检海”,史称“搜山检海捉赵构”,那架势,不亚于朱棣找朱允炆。
 
 
 
赵构把大臣们叫到一起,各位爱卿,你们倒是想个办法,别只会跟着逃命啊!
 
这些跟着逃命的大臣,当然不都是猪头,谁都明白,老大被俘的囧事不能再发生了。
 
却只有赵鼎拿出了办法,上了一份名叫《陈防秋利害》的奏折。
 
在奏折中,赵鼎写道:“宜以六宫所止为行宫,车驾所止为行在,择精兵以备仪卫,其余兵将分布江、淮,使敌莫测巡幸之定所。”
 
——如今皇上您之所以被金兵尾追,怎么也摆脱不掉,那是因为您到哪里他们都知道,如果他们不知道您的踪迹,那他们也就没办法了,总不能瞎追吧?
 
而要做到这点,赵鼎的办法是搞两个“宫”:一个行宫一个行在,六宫驻足之地为行宫;陛下车驾驻足之地为行在。
 
再挑选精兵护卫留在身边,其他兵将散布于江、淮之地。
 
理论上来说,这办法不错,但还得看效果。
 
一试之下,金兵果然被搞蒙了,不知宋朝皇帝住在何处,也不知该追哪一路。
 
之前疲于奔命的宋高宗,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之后不久,赵鼎被提拔为右司谏,又因提了一个合理化建议,迁殿中侍御史。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