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最大的竞争对手

未知 2020-06-27 09:51
银行理财产品最大的竞争对手 

目前银行2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年化回报2.10%,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更是跌至1.5%左右。采用“固收+”策略的股债混合型基金顺势而为。中欧美益稳健两年持有期混合基金将于6月29日正式发行,跟着将是一大波这类产品的发行。

目前资本市场大家议论比较热的产品就是所谓“固收+”产品,顾名思义,就是主要还是债券基金,债权资产收益低,风险也低,风格是稳健;但还要投资其他资产,这就是所谓“+”的资产,只不过这类资产风险相对比较高,收益也较高。

目前,这类产品生不逢时,五六月整整两个月债券市场都在调整,十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下跌超过4%,带动整个债市调整,债券基金浮亏也比较明显。

这对于投资者投资债券基金信心打击很大,有些债券基金遭遇较大面积的赎回潮。

不过,从更大的范围来讲,债券基金却恰逢其时。原因是当下的市场,固收+产品是相对最稳健的产品,从相同属性的产品来讲,目前的理财市场可谓满盘皆绿的惨象。

相对高收益的信托频频暴雷,私募产品更是伤透了投资者的心。收益稳健安全的货币基金今年前半年几乎偃旗息鼓,各种宝宝们都已经销声匿迹了,余额宝都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支付宝去搞生活服务了。

更重要的是连银行的大额存单利率都在下降,银行理财也出现浮亏,并且利率连续下降。这时候“固收+”的优势就很明显了。所以许多机构投资者和稳健型投资人就会选择这类产品。“固收+”策略产品是指通过主投较低风险的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构建一定的基础收益,同时辅以小部分权益资产来增强收益,并满足一定回撤控制要求的基金。

主要是➕什么,从目前看主要是打新、定增、股票投资、CTA(商品交易顾问)、量化、可转债等的投资。其实,只要基金资产中固收仓位不低于60%,则该产品都归类为“固收+”。

如果按照这个定义,则“固收+”并非新事物,只不过大家现在都有一个统一的名称,不过可能也没这么简单,“固收+”的出现能也是市场演变的一个结果。

首先是随着经济的持续下行,市场利率跟随下行是大趋势,固定收益资产收益率也在下行,基金管理人想要赢得更多投资人的基金,必须为他们创造更多收益,那么他们只能在固定收益的基础上,配置其他高收益的产品,满足投资人的需求。

一般而言,市场收益率下行,利好股权市场,股权市场的收益将会上涨,这时候固收类产品也想在股权市场分一杯羹。

一般基金公司目前的投资产品都是综合性,固收类和股权类都有,很多公司更擅长股权投资,那么在固收类产品中加上股权类投资,可谓发挥自己的长处。

中基协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5月,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当月共备案私募资管产品721只,设立规模626.10亿元;当月备案的集合产品平均备案核查时间为2.16个工作日,备案机构以证券公司及其资管子公司为主。

从投资类型来看,5月备案的固定收益类私募资管产品数量为416只,占比约57.7%;设立规模为390.89亿元,占比高达62.43%。显示出券商资管对于固收类产品的热切追捧。

从市场存量情况来看,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5月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业务规模合计18.16万亿元(不含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以及证券公司大集合),较上月底增加510亿元,增幅0.28%。

其中,固定收益类产品数量为16033只,占比55.89%;其规模也高达12.88万亿元,占比高达70.94%。

由于5月当月债券市场大幅调整,固收产品发行肯定受阻,不过目前尚未有数据公布。

无论是券商、公募或者私募,他们发行大量的固定收益类产品,最大的机会还是银行理财子公司相继开业,庞大的银行理财要他们打理,理财净值化成必然趋势,但其无论是在产品布局还是投研能力等方面,都相当弱,比如五六月份债市跳这个,招商银行等银行的理财产品开始出现较大的浮亏。

所以,这些投研能力较差的理财子公司和“超级”农商行将是最大的增量资金委托方,理财子公司投资非标受到限制,必须寻找更好的资产。而农商行还处在改革古城中,出现联社改制和区域农商行合并,超级农商行形成后资金必须寻找好的资产合作方,那么市场上能征惯战的券商和公私募们可能成为宠儿。

一些机构预计把“固收+”收益做到8%,目前银行理财收益普遍在3%-4%附近,如果年化收益尽量达到5-8%区间,好的时候做到8%甚至10%,同时把回撤控制在2-3%以内的水平;确保每年正收益、力争每个季度正收益;能够锁定长期客户基本盘。

同时,配置固收资产获取稳定3%收益。以剩余期限在3年以内的AAA国企债作为底仓,获取3%左右的票息收入,这是确定性非常高的收益;另外,即选取低PE或低PB、股息率4%左右、分红稳定、相对具有较高安全垫的绩优蓝筹股作为配置标的。可见,他们选择的权益类资产注定在大盘蓝筹,而不是成长股,这也是未来风格变换的一个契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