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高参保率 实现可持续发展

未知 2022-03-09 17:18

有效提高参保率 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2020年至今,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业内称“惠民保”)的发展已进入第三个年头。

记者注意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关于保险业建议中高频词语之一便是“惠民保”。代表委员表示,惠民保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挑战,建议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惠民保,并建立惠民保信息披露机制。

爆发式增长

惠民保已出现“井喷”发展态势。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末,全国28个省区市推出了177款“惠民保”,1.4亿人次参保,保费约140亿元。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惠民保出现爆发式增长,主要是因为该产品具有三个特征:首先,价格亲民的普惠性与商业保险的补充性相结合,实现了商保对社保的衔接;其次,城市地域的专属性与可保可赔的灵活性相结合,实现了商保对社保的补充;最后,基本运作的商业性与产品设计的区域公共性相结合。

在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孙洁看来,惠民保井喷式发展反映出我国民众健康意识的逐步提升,以及对健康保障的巨大需求。作为一种普惠性补充医疗保险,惠民保在保障人民幸福生活、服务社会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功能。

难题待解

尽管惠民保发展迅速,但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聚焦惠民保,直指其发展过程中的症结。

一方面是“死亡螺旋”问题。郑秉文指出,作为“互联网+”的新生事物,惠民保也存在一些不足,其中最大的潜在风险是“逆向选择死亡螺旋”。惠民保的本质是商业保险,可实行差别价格规避出现“死亡螺旋”,但其统一保费的特征将会逐渐失去年轻参保人,并且价格提高后将会逐渐失去“惠民”特征。

保险领域的“死亡螺旋”,是指一种导致保险产品最终失败的循环过程。比如,由于种种原因,参保的健康人群陆续退出,剩下的大都是患病人群,那么该健康险整体赔付率会越来越高;当赔付率越来越高以后,商保机构会提升保费来弥补亏损,而保费提升会使得健康人群加速退出参保,由此呈现一个螺旋下降的过程。

孙洁认为,城市普惠险通常设置较高免赔额,年轻的健康人在参保后很可能因得不到赔付而降低续保的动力;反而是具有疾病和明确花费的带病人群会积极续保,使得城市普惠险面临“死亡螺旋”的风险,赔付率不断攀升。

另一方面则是信息披露不完善、各地赔付率差距较大。“惠民保的理赔信息披露没有统一的规范,披露信息有限,网上可以看到的简单赔付率从不足20%到99.88%,波动非常大,这样不利于未来的产品设计和升级迭代。”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精算研究所所长张琳指出。

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负责人此前表示,业务赔付率受项目赔付条件设置、当地基本医保政策和参保率影响较大,目前赔付风险暴露尚不充分,不排除部分地区将来可能出现亏损,这是探索的一个过程。此外,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表示,部分保险公司在理赔等方面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推动数据共享

惠民保业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参保率。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各地惠民保产品的参保率差异很大,参保率低的地区不足5%,最高的则超80%。

为提高参保率,郑秉文建议,允许和鼓励各地使用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支付惠民保保费。“目前尚未使用医保个人账户支付惠民保保费的地区约占40%,如果惠民保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个人账户的支持,将有效提高参保率和规避逆向选择,也增强了地区间惠民保的公平性。”

构建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和制订行业标准也被业内人士反复呼吁。

张琳表示,应以年度为单位,从费用、赔付、参保等方面向社会公众披露数据,增强公众知情感,提升惠民保的获得感。建议为惠民保业务划定费用范围,防止过低或过高。

孙洁建议,打通传统医疗机构、基本医保和商业保险机构之间的信息交互通道,推动医保与商保数据共享,为惠民保产品的精准定价和迭代演进、惠民保与其他商业保险的保障优化组合以及实现精准保障提供数据支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