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最需要的,是站上擂台的机会

未知 2020-06-13 13:49
电影最需要的,是站上擂台的机会



电影行业要求复工的声音,再一次达到了顶峰。
 
“我们可不是装可怜和求怜悯,比电影行业惨的行业还有不少,但我们只是希望能够重新开业,于人于己电影院也应该复工了。”一位私人影院老板跟拍sir诉苦。
 
这可能是很多电影人当下的心声,经过长达近三个月的呼吁,几乎所有电影人都已经非常清楚,靠怜悯和祈求是赢不来复工复映。一个多月之前,大家还能够看到一点点希望,但到了目前即便是最乐观的朋友也不敢轻易判断何日能得到通知。
 
 
 
一位电影公司高管的不幸离世和几例确诊病例在北京的出现,再一次让电影院复工站到到风口浪尖之上,大家既痛心同行的去世,也对不负责人员所导致感染而愤慨。
 
相比无期限的待业,所有电影人都想复工,哪怕在最初可能要去承担更高额的费用,即便这样复工也是紧迫且必须的。
 
电影到底有没有意义?重不重要?在中国可能一直都难有定论,也许我们已经习惯被人呼来喝去,也许真到了需要我们的哪一天,我们自己都很难认知到自己的作用。
 
认真一点讲,中国电影现在真的是需要重新回到擂台之上!
 
复工初期肯定赔,
 
但宁愿赔死我们也愿意重回正轨
 
真的明知道一些事情不划算、不合适我们就不去做吗?事实可能会证明,即便面临着很高的费用和不那么明确的前景,对于大部分电影人而言,先回到正常的经营秩序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一直以来,无论是制片方、还是院线影院方,亦或是发行宣传方,大家一直都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同业之间也会存在异常“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甚至有时候会呈现出“你死我活”的状态。
 
即便是这样,也没有一个从业者会因此而退缩,即便在这个竞争环境中可能会感受到不公和不允,但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通用的游戏规则,更何况市场本身也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
 
“宁可赔死,我也想先开业,也不想这样无休止的耗下去。”
 
“拍烂片赔钱怎么了,那还是有机会拍,现在都不给你机会,我想给行业贡献力量都不行,这才是最无奈的。”
 
两位影业朋友倒出他们积攒已久的苦水,能重新回到擂台上和对手PK,和观众见面对于从业者而言是非常必要的,甚至是这场冒险会让大家头破血流,但这也是在所不惜的。
 
 
 
这里我们无需去臆想揣测目前电影院不开业是出于什么原因,毕竟想真正的零风险,我们势必要回到最初对待疫情的严格谨慎的态度之上。
 
电影院≠高片酬明星,
 
电影院不应背负的罪与罚
 
其实最让从业者心痛的,还有一些人对近日于不幸离世电影人的无端猜测,甚至把一些所谓“莫须有”的问题强加身上,其实他和我们很多企业公司的高管一样,在看起来所谓的高收入之外,都有很多常人难以体会和承受的压力。
 
更多会混淆电影从业者的身份,甚至会产生一定的认知错误。别看这两年很多电影公司发展的不错,但在大环境之下,一个公司内部多个部门又会存在发展不均的状况。
 
再往小处说,一个在基层工作的人员,他本人可能和明星演员的距离要比一些饭圈还要遥远,电影院和他的工作人员只是非常普通的工作场所和职员,明星和他们彼此关联性是非常之小。
 
但即便如此,在这里疫情的前前后后,所有电影院却背负上了中国电影所有的罪与罚,似乎上上下下都已经把电影院当成了众矢之的,似乎中国电影院已经成为了集中国电影之大成的一切代言人,“打垮”电影院,“熬死”他们就好像可以把那些“偷税漏税”的不良艺人一切打倒。
 
这里如果抛开相关部门的疑虑和担心,也不去考虑一部分群众抵制的声浪,相信目前应该是更多人已经“看不下去了”,毕竟大部分人在去商场消费时、在网络平台交流时,都已经清楚和了解电影院并不是什么最危险的地区。
 
这其中当然不包括一部分始终对于国产电影抱有成见的人及群体,但客观上来看,电影院的不营业对于他们而言,同样也是影响巨大的,虽然他们不喜欢国产电影,但他们又不得不在中国电影院里面去看电影。
 
 
 
电影院迟迟不开业,可能在短期内似乎没有什么影响,毕竟他们所依赖的其他线上平台能够在一段时间内在娱乐内容消费领域滋养他们,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能回到电影院对于所有观众也是同样重要的。
 
对于把明星艺人等同于电影业和娱乐业其实不仅仅是大部分观众的误解,其实在很多媒体上同样亦是如此,毕竟无论是媒体还是个人,能够找到发泄的渠道可能只有通过对电影院了,相关部门可能也乐于看到此,毕竟让电影院开门对于他们而言,要比放纵民众的怨气更省力、风险也更低。
 
不过这可是牺牲掉一众的从业者为代价,虽然看起来目前电影院产业方面的从业者大体只有百万之众,即便算上关联行业、关联产业以及辅助性的行业,也不过两三百万人,对比整个国民经济可能只占极小的一部分,看起来似乎是可以被抛弃、被放弃。
 
但换个角度看一下,把这一部分人的压力转嫁到其他行业,这对于其他行业就公平吗?我们国家的产业结构很均衡,就业形势其实一直都维持在一个比较平衡的状态,这也是我们这些年发展所取得的成果,恢复行业的运行才能让这种平衡长久的维持下去。
 
疫情不会倒逼行业进步,
 
中国电影已开始去娱乐化
 
在这次疫情之中,有各种关于行业的论调已经是危言耸听了,甚至已经上升到行业本身的一些弊病和短板导致了行业难以持续、难以复工的程度上了。
 
很多老电影人此时此刻多少会怀念胶片时代,更表示如果现在影城还是用胶片放映模式,很多影城其实早就可以复工了,并断言目前的发行和放映机制仍然是弊大于利的。
 
 
 
但事实上来看,正是因为这几年我们电影市场的不断的改革和试错,才让我们的市场成为整个世界范围内增长相对最快速和稳定的市场,并且我们并不去依靠好莱坞影片便会实现市场的提升。
 
很多人还是会说,你们电影有什么重要的,电影还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娱乐方式,大家去看电影不外乎都是图个乐呵吗,开不开真的没啥必要。
 
但这些年中国电影的“纯娱乐性”一直都在下降,近几年不管是否熟悉中国电影的观众都会发现,喜剧片和娱乐性较强的影片PK同档期的“主旋律”影片几乎很难获胜。
 
 
 
在中国,电影已经愈发成为一种更强烈的意识形态表达,他已经不是那种“娱乐至上、开心致死”的文化方式,他更多是在体现目前中国的形态和状况,并用更积极的模式彰显出来。
 
大多数七八零后小时候还是都吃过点苦,他们其实更倾向在电影院里面需求更多的娱乐元素,但目前市场的主体观众更趋于年轻化,95后00后已经是大势所趋,她们的生活品质和所遭所遇已经要比之前的观众更优越,也更富足。
 
这批观众面对当下的主旋律影片已经较少有前一代观众那种“抵触情绪”,她们也更认同当下的一些中国影片,毕竟早已经走出去的她们,眼界的开阔反而会形成对中国电影更强烈的认知感。
 
换而言之,以往那种认为中国电影只能依靠喜剧、动作片来迎合观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虽然电影行业的影院产业仍然属于最末端,但在电影院中却不在是仅仅以娱乐为主,至少并不是所有观众去看电影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搞笑”。
 
这几年中国电影的高速发展让更多人开始关注中国电影,今年疫情使得中国电影屡屡成为焦点和被关注和特殊照顾的对象,可能是这些年很多人对于中国电影产生了足够多的误解和认知错误,而且这种错误甚至也会在行业内部存在,也在一些部门眼中形成了固化概念。
 
其实在目前,中国电影几乎不存在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大家唯一的目的还是要和其他行业一样重新站到擂台之上,宁可自己输、宁可输给同行,这都是会让大家心服口服的,输给莫名其妙无法言状的事,是中国电影和中国电影人不能接受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