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村庄”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未知 2022-11-19 14:44
“幸福村庄”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穿过典雅古朴的门楼,进入“幸福村庄”——阿伦渠村,一条条柏油巷道宽阔整洁,两旁的树木迎风招展,排排院墙粉刷一新,欢快的冬不拉乐曲声悠扬动听,坐着南瓜马车,徜徉在艾德莱斯街,品农家美食、赏民俗文化、观百姓晚会,可谓“一路是美景,处处有风情”。

近年来,焉耆县五号渠乡阿伦渠村坚持将党建引领作为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凝聚党群力量,强化基层治理,壮大集体产业,让组织更强、农民更富、乡村更美,并先后获得“自治区民族团结一家亲先进集体”“自治州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昔日落后的阿伦渠村蜕变成了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

党群聚力蝶变重生

过去的阿伦渠村,破旧房屋多、环境脏乱差、垃圾靠风刮,村党支部书记沙晓云看到此景,下定决心要带着“两委”班子甩开膀子大干、迈开步子快干、俯下身子实干,为阿伦渠村的发展干出个样子。

“草料在我家门口堆着,又没堆在你家门口……”无论是拆除乱搭乱建还是清理乱堆乱放,有的村民不支持,认为损害了自身利益,面对这些“钉子户”,阿伦渠村坚持“清拆改种建”五治并举,通过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方式,挨家挨户做工作、转观念。

短短两三年的时间,阿伦渠村一条条乡村柏油路四通八达,一座座农家小院生机盎然,果园里杏子一片金黄,养殖圈里牛肥羊壮,村里有了全新的民族团结广场、民族团结大舞台、足球场、篮球场……阿伦渠村摆脱了垃圾围绕的困境,实现美丽“转身”。

此外,阿伦渠村还凭借毗邻东城新区的区位优势,建成了卫生室、图书室、美食街、垂钓池等设施,教育、医疗、养老、休闲得到了保障,生活越来越便利,村民们都称阿伦渠村为“幸福村庄”。

富裕起来的阿伦渠村不忘党的恩情,建起“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民俗馆,陈列老物件、旧农具的照片,诉说着往昔岁月,游客纷至沓来,村民笑容可掬,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从民俗馆大门走出,热情的村民吐逊古丽·阿不力孜向游客介绍说:“我们的民俗馆亲历、见证、记录了五号渠乡村的变迁和重生的故事,不仅装着与几代人生活息息相关的生产生活器具,更装着阿伦渠村人不可磨灭的记忆,这些都被有心的阿伦渠村人记录了下来,作为阿伦渠村村民,我的幸福感不言而喻。”

村民自治善聚人心

“感党恩、守国法、爱集体……”村规民约走进群众心里,才能真正发挥“约”的作用,这部99个字的“三字经”就是阿伦渠村的村规民约,易记、易懂、易行,内容既有孝老爱亲、邻里和睦的好传统,也包含移风易俗、乡村治理等与时俱进的新内容。

阿伦渠村的生活环境好了,但谁来保护,村民思想如何彻底转化,成为了村党组织的难题。

如何破解这道难题?让村民自立规矩、划出底线,就是一把有效的钥匙。阿伦渠村坚持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机制,积极探索开展“一约四会三团”活动,即“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乡贤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和法律顾问团、普法宣讲团、“四老”裁判团,构建“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评、民事民督、民事民管”新格局,为有效促进村风文明转变。

为进一步增强村民共创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阿伦渠村探索“村规民约+基层治理积分制”,每季度对村民的积分进行审核认定,以爱心超市兑换积分、升旗仪式评比排名、“红黑榜”等为载体,通过比一比、晒一晒、亮一亮,鼓励和引导村民遵守村规民约。

现如今,走在村庄里,沿街路边花团锦簇,来到居民家中,干净清爽,独具民族风情,实现了村党组织由弱到强、村民自治由管到议、法治意识由淡到浓、乡风民风由差到好、社会治理由乱到治的目标。

产业兴旺富民强村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集体经济收入薄弱,产业结构单一成为制约阿伦渠村经济发展的“硬伤”。

阿伦渠村党支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召开“诸葛亮会”、共谋发展大计:“村里有一批懂市场、会经营的养殖户,可以大力发展养殖业”“咱们村距离县城5公里,可以在发展乡村旅游上做文章”……驻村干部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你一言我一语,一起探讨,互相启发,达成共识。

村庄人气旺了,村民财路广了,绿色凉棚下,一顶顶白色布幔搭建的帐篷内置简雅的座椅,浪漫而温馨,哈力木拉提·玉苏甫江的幸福村农家乐就是其中的受益者。2019年,刚毕业的哈力木拉提·玉苏甫江在村党支部的鼓励下,决定回到家乡开办农家乐,“蔬菜是乡亲们自己种的,鸡、羊都是村民们养的,顾客看上哪只抓哪只,每天营业额都在5000元以上,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改变了我的家乡,也改变了我家的生活条件,我要发挥自身优势,鼓励带动周边村民一起致富,一起为家乡代言。”哈力木拉提·玉苏甫江满心欢喜地说。

乡村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哈力木拉提·玉苏甫江一家,阿伦渠村按照“技工学校+人力资源市场+用工单位”模式,积极组织农村劳动力全覆盖开展技能培训,通过鼓励村民创办小商店、小饭馆、小修理店、小作坊、农家乐等自主创业,以及转移城镇就业等方式,形成培训就业一体化服务,通过技能培训鼓励群众就业200余人,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生态饭”。

为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助力乡村发展,阿伦渠村凭借城镇商业圈发展和城郊村交通便捷畅通优势,瞄准“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目标,探索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打造连接东城新区和乡政府的桑杏大道、环东城新区20分钟徒步打卡游乐圈,打造一组农家乐亲子游、三组生态观光采摘民宿区、四组扶贫夜市等点位为主的一环多点业态。阿伦渠村年均接待游客及当地食客10万余人次、创造经济收入160万元,成为了村民幸福指数攀升的“福地”。

“阿伦渠村千亩养殖小区基础设施完善,采用了全自动化管理,只要两个人就可以照顾好这些牛羊,现在我已经在这里寄养了1000只羊和近100头牛,真的很方便。”临村养殖户周旭荣说。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阿伦渠村不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还依托种养殖资源优势,构建“1+2+4”养殖业发展格局,通过政府支持、招商引资等方式,建成2100平米标准化养殖圈舍和配套设施齐全的千亩养殖小区,75座温室育苗大棚,先后盘活劳动力转移中心、鱼塘、温室大棚等闲置资源对外承包项目,拓宽集体经济创收渠道和村民增收渠道。

资源有了,设施配齐,种养殖技术的缺乏导致产量不高的问题也同样困扰着村民,阿伦渠村党支部积极建成乡村科普馆,用好科普大篷车、智慧农业等资源,根据村民需求“点对点”“订单化”确定培训内容,采取农技下乡以会代训、田间地头实践培训、“阳光工程”转移培训等方式,邀请农业科技专家、“土专家”“田秀才”和“外援团”技术人员,开展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帮助解决技术问题,提高村民科学种养殖水平。

现在阿伦渠村农业生产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村里的集体经济发展得如火如荼,切切实实托起百姓致富梦的新时代乡村发展新路子。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焉耆县将按照‘党建引领统揽组织振兴、技能培训推动人才振兴、植绿护绿呵护生态振兴、农旅融合驱动产业振兴、传承经典引领文化振兴’的发展规划,以实干为笔,以汗水为墨,勾勒出一幅乡村振兴‘工笔画’,谱写好一首乡村振兴‘合奏曲’,奋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焉耆县委分管领导表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