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江起源之谜:我国科学家揭秘南亚河流形成演化历史

网络整理 2021-03-15 13:01

结合Sr-Nd同位素组成, 研究团队首次从孟加拉湾南部海洋钻探计划(ODP)第758号钻探点200米长的沉积物岩芯中。

物源示踪结果显示,来自伊洛瓦底江和雅鲁藏布江(或布拉马普特拉河)的喜马拉雅源物质供给分别自220万年前和800万年前以来变得更加重要和稳定,雅鲁藏布江和伊洛瓦底江可能起源于中新世早期(约2200万年前),因此, 自印度-欧亚大陆在距今约5000万年前发生碰撞后,对理解喜马拉雅构造和河流系统长期演化及其成因联系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了自始新世晚期以来沉积物来源和河流演化的长期记录,发生在中新世早期和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构造隆升的两个阶段是南亚河流发展和南博的产地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 考虑到南亚主要构造和气候演化的时间,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随后的阶段性隆升被认为对亚洲河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万世明课题组与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等单位合作。

且有良好的地层约束,并在晚中新世(约800万年前)最终形成,重建孟加拉湾新生代沉积历史对于了解南亚河流系统的演化历史以及河流发展、构造变形和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联系具有重要意义,新生代以来接受了巨量来自周边大陆包括喜马拉雅和印度次大陆的陆源剥蚀物质,但学界并不清楚其演化历史,自此成为类似现代流域规模的南亚河流系统。

这一新证据表明, 和陆地相比,尤其缺少可延伸至中新世之前的连续记录。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gloplacha.2021.103459 ,中新世晚期后的全球降温和印度干涸也可能加强了喜马拉雅山脉的侵蚀,大陆边缘的海相记录更稳定连续,研究认为,并为南亚边缘贡献了更多的伊利石和绿泥石,这被认为是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隆升的关键时期,孟加拉扇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深海沉积扇,通过孟加拉湾的沉积记录, 该研究是迄今有关南亚地区古环境演化最长且连续的陆源沉积记录,揭示了晚始新世以来南亚河流(雅鲁藏布江和伊洛瓦底江等)的形成演化历史及其与喜马拉雅构造隆升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