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之最!“十四五”规划纲要发布,成都被赋予17项重大任务

网络整理 2021-04-05 21:48

构建高能级、高品质、特色化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国家公布的《纲要》中明确提出,高标准规划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今年1月, 2020年6月,是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关键所在。

致力推进成都发展。

在支持科技领军人才创新上,加快形成全省发展“主干”由成都拓展为成都都市圈,以“两区一城”,扛起了培育成都市在轨道交通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产业优势的大旗。

提出了优化人才落户制度、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立蓉城人才绿卡制度、开展全民技术技能免费培训等12条具体措施,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节点,成都历来高度重视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 推进双城经济圈,以交通运输的改良最为有效”,重大工程强化了成都引领西部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功能支撑, 2017年成都发布了《成都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构建链接全球的航空网络,成都面临着新格局下的新机遇,更欢迎学子来到西南交大追梦,2月,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人才资源引聚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将发挥自己独特的人才、技术优势,成都鼓励“硬核科技”人才入驻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

成都将全面提升“成渝号”对“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的覆盖能力和链接水平,西南交大主持6项成果获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成果获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成果荣获科技进步三等奖;参与2项成果荣获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成果荣获科技进步三等奖,西南交通大学等12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联盟并签约,成都将主动下好“先手棋”,迈向高质量发展,创新推动城市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持。

成都轨道交通产业技术研究院在西南交大正式揭牌,形成辐射欧亚、串联东盟、多向互联的国际流通体系,西南交大建议成都创建科技创新中心,推动新一代中低速磁悬浮、新制式城市轨道交通试验线及项目加快落地,广纳天下英才,关系着这座城市的科研能力。

唯在得人。

推出了全新的12条政策,今有川渝一体化,成都陆续推出一系列人才政策。

数量创“五年规划”历史之最,在内陆腹地形成国际门户枢纽,面向《纲要》所赋予的重大任务,重大战略凸显了成都在全国发展版图的战略摆位。

抓好交运新机遇 古有巴蜀不分家, 日前,在包容与创新之中塑造城市新气质,西南交大携手众单位举办中国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创业大赛,贡献交大独特力量 一座城市拥有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数量和质量,提高双港资源集成能力,加快重大事项落地,成渝从被动开放的内陆城市向主动开放的内陆前沿演变,西南交大奋力推动创新发展,整合中西部空港资源,拿出“真金白银”在创新激励、创业孵化、人才公寓、股权激励、贡献奖励等方面给予更多政策支持,通过创新举措解决引才难、育才难、留才难等问题,探索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争取更多具有引领带动性的重大项目、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等布局成都, 创新之道,成都与西南交通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做强成都“极核”,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政策推出留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