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平奇案:日军中佐遭枪击

未知 2021-04-28 19:48

老北平奇案:日军中佐遭枪击


自1937年7月29日,北平沦陷之日起,日军便以胜利者的姿态横行街市,在这座古老皇城之中大肆猖獗,毫不把中国人放在眼中。

1940年11月29日,上午9点50分左右,日本多田司令部驻北平的高越中佐、申萌中佐,骑着东洋马,挎着东洋刀,一前一后,招摇过市,行至位于东皇城根的“远东宣教会”的门前时,突然传来几声枪响。

走在后面的申萌立即中枪落马,高越一时辨不清打枪的方位,翻身下马去营救申萌。就在他刚要伸手去拖拽申萌之时,一粒子弹正中他的左脸颊。高越趁着清醒,拦下一辆过往的汽车,在司机的帮助下,两人被送进医院。

两人中枪的一幕,恰好被巡街的警员佟承启目睹,他担心自己也中枪,躲在安全处看着两个日军中佐拦下汽车被运走之后,才敢走近了查看现场。看着两匹中弹的东洋马,以及满地的血迹,佟承启不知所措,有看热闹的老百姓让他赶紧回去请帮兵,他这才匆匆忙忙赶回位于南锣鼓巷南口路北的内五分局第十九段警察分局,将目睹的过程禀报给队长刘发毕。

听闻有日本人中枪,而且还是两个中佐,刘发毕不敢耽搁,立即带人赶往现场,一面派人将现场保护好,一面派人去通知就近的日本宪兵队。

内城宪兵队高仓军曹带着宪兵赶来之前,北平警察局第三科、第四科、特务科、侦缉队的各位长官已经到了现场,他们担心这起枪击案会激怒日军高层,因此格外卖力,经过仔细勘察,在现场找到七个弹壳和一个弹头。

第四科的科长钱茂盛来到距离现场最近的远东宣教会,亲自进行了一番询问,工作人员称当时正在工作,听到枪响后全都吓了一跳,因为不知外面什么情况,因此全都趴在地上不敢动弹。等到枪声停下后,他们才敢扒着窗子朝外看情况,只看到两匹东洋马以及大滩的血迹,至于开枪的人,他们谁也没有看见。

随即,警员和宪兵对附近的住户和商铺全都进行了搜查和讯问,但都说没有见过开枪的人长什么样子。

此时在医院里的两个日军中佐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申萌身中两枪,子弹全部由后背射入,一粒子弹击穿后背,打穿肺部,另一粒正中心脏,使其当场死亡。

打中高越的那粒子弹由左脸颊射入,由右脸颊射出,舌头和牙床被打烂,口腔严重受伤。经过抢救虽然脱离生命危险,但已经不能开口说话。

对于这次日军中佐遭遇枪击的事件,日军驻北平司令部认为皇军的颜面受损,要求警察局立即侦破此案,并将抓到的嫌疑人统统交由日本宪兵队审问。

看过老舍先生作品《我这一辈子》的朋友不会不清楚,沦陷区的警员无论官阶高低,在日本人的面前毫无尊严可言,日本人吩咐的事情,他们就不得不去做,做好了被夸奖几句,做不好要挨日本人的耳光,美其名曰——“三宾地给”。

在改编的电视剧版本中,就连刘方子那样的铁骨硬汉,在日本人面前照样抬不起头来,日本人打他耳光,他也只能是陪着笑脸迎合,而不敢反抗。最后敢于拔枪打日本人,一来是为兄弟福海出口窝囊气,二来也为他自己出一口恶气,他实在太憋屈。

为了不被日本人“三宾地给”,北平大大小小的警察局只得硬着头皮往前冲,整个北平城实施戒严措施,城门实施警戒限制,来往路人不论身份、不论男女、不论老幼,一概搜身盘查。

与此同时,北平市警察局总局长于晋和亲自向全城警署发出命令:

“所有警员,不予休假,苟有线索,务即侦查,嫌疑人等,一律拘押,破案获办者,奖洋五万,以助功劳。”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连抓带打,连吼带吓,终于获悉到一些线索,随即发出“密令第三七六号”,指示各级警署依照密令所述严稽务获。

密令中对嫌疑人的形象做了描绘:该犯年龄约三十岁上下,身长五尺五寸左右,脸长无须,肤色苍白,眼大、颧骨高,下颚尖,眉眼相隔稍宽,貌似知识分子,穿黑色小夹袄、黑色长裤,半新旧程度。戴黑色毛料扁帽,穿黑色布鞋、白袜,骑一辆无牌黑漆脚踏车,沿东皇城根由东往西骑行。

此密令一出,那些长相接近的人可算是遭了殃,也不问身份,带走之后先由警署审问,而后交由日本宪兵队。宪兵队犹如森罗殿,日本宪兵与汉奸特务远胜幽冥界的鬼卒,老虎凳、辣椒水、皮鞭电椅伺候着,明明清白也能招供。

足足折腾了一个多月,被抓捕的无辜者多达三百人之多,许多人被打成残疾,若不是家里人倾家荡产设法营救,到头来是死是活还难说。这一闹使得人心惶惶,害得四九城那些三十岁上下,身材五尺五寸左右的男人们都不敢上街,生怕刚一出门就被抓进宪兵队。

兹有知名报人登报谴责,结果被冠以“对中日亲善阻害甚大”之罪名,遂张贴布告,要求全城百姓“体恤皇军之劳苦,对犯人存憎恶之念”。

时至1941年1月,仍未抓到真正开枪者,由于北平各界的声讨声越来越响,总局长于晋和请示日本人后,于当月20日,解除戒严令,并以广播的方式发表告全体市民治安书:

“幸赖日军宪行动之神速,于短时间内将凶犯绳之以法,即本日起,将解除各城门警戒。此举乃日本司令部之恩德,望各军民以中日亲善为己任,合力营造大东亚共荣。”

至此,枪击日军中佐案宣告结束,究竟那位敢于冒险刺杀日军的义士究竟何人,至今未有答案。义士之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与那些依附于日本人势力作威作福的汉奸成为鲜明对比,前者虽无姓名,但却受人仰慕。后者纵有名号,也只能遗臭万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