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士兵不是忠于皇帝吗?

未知 2021-05-16 09:54

古代士兵不是忠于皇帝吗?


古代士兵效忠于天子或者皇帝不假,但普通士兵与皇帝隔着十万八千里呢,他们的直接领导才是各级将领。

大家知道,我国古代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儒家提倡“忠君”。这“忠君”一开始并不是专指忠君,而只是君子修身的准则。不过,在后来帝王之术的操纵下,君权与神权挂钩,“忠君”逐步成为帝王的愚民之学。

虽然有愚民的成分,但在权力制衡和全体欢呼之下,人们还是相信“忠君”这一套的。不过,“忠君”也是层层传递的。君王,也就是皇帝之下,是士大夫阶层,再之下是各级地主阶级,最后才是农民和普通士兵。

对于普通士兵而言,他们不为国而战,也不为君而战。事实上,古代家国不分,人们又怎能明确为谁而战。普通士兵思考的就是为了混饭吃,谁给吃饭发军饷,他们就为谁卖命。效忠君王离他们太远了。

军人服从命令是天职。古代将领手握兵权,自然能调动麾下的一众士兵,况且人家造反都是秘密进行。即便出兵也不会告诉你真实意图,普通士兵所做的只能是服从。不服从就会被砍头。

有了以上两种想法,你让士兵在将领造反的情况下,拼死去效忠君王,这可能吗?

以上是简单的分析。古代的军队名义上属于国家,但在很多情况下,而是由将领掌控的。这就涉及到古代的亲兵制度了。

所谓亲兵,就是中国古代将领、大臣的卫兵或亲信部队。亲兵广泛存在于中国历史之中,春秋的“私卒”,明代的“家丁”,以及清朝的淮军、湘军就是其中的代表。

我国商周时期实行全民皆兵,军队的核心是王室与贵族子弟,亲兵并不明显。秦汉时期,出现了全国规模的征兵制,农民是兵员的主要来源,亲兵并没有形成规模。

不过,到了东汉末期,朝廷进行职官改革,灵帝给各州刺史分配兵权。这本来是要平息各地起义的。不过,这一州刺史握有兵权很容易形成亲兵。果不其然,刺史擅自征兵,扩大军队势力,并按照自己的意愿调遣部队,一度形成了群雄割据的分裂局面。

大家熟知的三国混战局面就是这么来的。在这种背景下,普通士兵效忠的怎么可能是皇上呢?

唐中叶以后,府兵制趋向解体,募兵制逐步成为主流。唐政府招募士兵长期服役,将帅开始有了专兵,同时又设置军政大权于一身的节度使。节度使,也就是后来的藩镇节帅,大都有一定数量的亲兵队伍。这就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了伏笔。

北宋初期,鉴于唐朝之祸,朝廷严禁武将私设亲兵,但兵无常将,将无常兵,以致出现了战斗力不强的情况。到了仁宗时,不得不恢复了武将亲兵制度。不过,为了防止过亲,国家又实行赏罚均出自朝廷的规定,意在使兵将关系疏远。

明清时期对兵制进行了改进,比如实行卫所制度、八旗和绿营兵制,但都不能杜绝亲兵现象的出现。

亲兵现象存在,说明士兵是忠于或者服从与上级将领的,至于忠君,甚至在权力交替之际,挺身去死,普通士兵真得很难做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