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授衔,两位上将提起一位失踪老红军

未知 2021-06-01 14:12

55年授衔,两位上将提起一位失踪老红军


1971年,一位身体虚弱的老人来到济南军区大门口,用尽力气对哨兵说了一句话:“我是杨司令员的老部下,他在军区吗?”哨兵不清楚老人的身份、所来何事,解释说杨司令员暂时不在。老人执意不走,接待人员安排老人在招待所住下。第二天杨司令员回来了,听说有人来找,但没有马上与这位老人见面。经过一番验证,老人亲手写下自己的经历并确认无误后,杨司令员十分惊喜地迎接老人。那么这位老人到底是谁?

【开国上将杨得志】

这个老人名叫侯礼翔,他这次来是想请老上级杨得志证明自己是老红军身份。侯礼祥出生于1912年,湖北江陵人。虽然家境贫寒,但父母还是让他去读了私塾,后来家里实在没钱,只读了4年就辍学了。12岁那年,侯礼祥的父母先后离世。从此开始到外地谋出路,慢慢开始接触革命。1929年,红军扩编,年仅17岁的侯礼祥毅然参加了红军,被编入红3军团5师14团5连。他不仅在战场上作战英勇,且有勇有谋,一路升到了营长。长征时期被编入红1方面军1师1团1营。

【侯礼祥(右一),杨得志(中)】

众所周知,我军历史上“一”的番号,往往具有重要的意义,通常是打得最猛,危险最大,冲得最靠前的部队。在红军部队中,侯礼祥先后有两位老上级,第一位是杨得志将军,第二位是杨勇将军。这两位后来都在1955年授衔时被授予上将军衔,两位将军曾经谈起“李祥”这位老部下,认为他如果没有失踪,应当可以授中将。那么“李祥”又是谁?和侯礼祥是不是同一个人?

【开国上将杨勇】

两位上将说起的“李祥”,其实就是侯礼祥。当时我军档案还都是手写,红军战友之间,相互聊天称呼时,习惯去掉姓,只称名。侯礼祥也不例外,填写档案的同志听大家叫他“礼祥”,而“礼”与“李”谐音,因而以为他叫李祥。就这样,在档案上他的姓名就成了李祥。这一误记一直保存于部队档案中,为侯礼祥后来的曲折经历埋下了伏笔。

1938年,侯礼祥任八路军总部警备第一团副团长,1939年,侯礼祥在一次战斗中负伤,被调到后方工作,安置到了江陵县委。1940年,组织又派遣他以日伪保长的身份,打入敌人内部,为我军侦察收集情报。一天,他回家后发现一个重要的皮箱被偷走了,这个箱子里装的不是钱财,而是证明他身份的资料和文件。这么重要的文件被偷走,侯礼祥十分气愤,却无可奈何。

没过多久,我地下组织被敌人破坏,他与组织失去了联系,能证明自己身份的同志也失踪了,加上名字被错记,他几乎无法证实自己的身份。而他当时最为人熟悉的身份不是红军,而是日伪保长。解放后,民众一度把他当作敌人来对待。如何证明自己的身份,成了侯礼祥着急的事。

1961年,侯礼祥下定决心向部队写信,称自己是当年的“李祥”,曾参加长征,后来参加地下工作,现身份证明遗失,被当地当作敌人对待,希望能与杨得志、杨勇两位老上级取得联系。虽然事隔多年,但两位杨将军得知后,都亲自给他回信,收到两位老首长的亲笔信,侯礼祥激动得流泪,连忙回信回忆当年一起征战的岁月。

然而,在特殊年代,一旦被扣上帽子,就很难辩白。侯礼祥的这些信件仍遭怀疑,被指责是伪造的。加上他曾经担任日伪保长,他更是有口难辩。无奈,侯礼祥又开始写信,却有人暗中动了手脚,他的信一封也没寄出去。

侯礼祥经历了很多苦难,到了1971年,侯礼祥从报纸上得知,老上级杨得志在济南军区。他下定决心,此生一定要找回自己的真实身份。从湖北到济南,他奔波了几天几夜,才有了故事开头那一幕。老人在济南军区写下的革命经历和战斗回忆,后来被刊于《星火燎原》中。按理说,杨得志可以直接为侯礼祥处理身份问题,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尽管他是济南军区司令员,也难以“跨省指挥”。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对调,杨得志任武汉军区司令员。1974年,他视察“三线建设”来到荆州,终于有了直接过问侯礼祥的机会。他请当地组织调查侯礼祥的身份问题,并予以证明,终于真相大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