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两军对垒,如何判断对方兵力

未知 2019-04-30 11:44
古代两军对垒,如何判断对方兵力

行军打仗最重要的是要知晓对方和自己的实力。在古代,实力的最主要体现就是行军时人数的多少。
但是在古代是怎么知道对方军队的数量的?如果仅仅靠着斥候去数,几十万的大军又怎么可能数的过来?
如果根据行军时队伍的长度来进行计算的话,不同的阵法,排列方式不同,人数自然不同。如果用这样的方法来计算军队人数的话,那也会很麻烦。显然,这也不是一个很好的计算方式。
那么就真的没有一个好的计算军队人数的方式了吗?古代打仗声势浩大,动辄几百万大军,可是真的有那么多人数吗?如何知道对方的人数有多少呢?
又比如赤壁之战开始曹操虽号称百万,投鞭断流,亦不过是在于给孙权一个心理压力。在古代打仗讲究的是相互欺骗。一个合格的将领是不会把自己真正的实力透漏出来的。这时候,一个有效的计算军队人数的方法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中国古代地广人稀,很少出现巷战的情况。两军对垒基本出现在大旷野。在这种情况下是很难判断对方的真实情况的。老军人可以根据一些出现的情况,来判断对方军队的实力。并且中国古代人口又不算很多,也不可能真正出现动辄百万大军的情况。仔细想一想,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列队走路。军队得蔓延多长?
打仗在古代是常有的事儿,两军打仗前第一件事儿就是先要弄清楚对方有多少人,这样才能进行布兵调整。
古代冷兵器时代,没卫星没监控,是怎么知道对方有多少人马的?这就需要提到古代军中的一种特殊兵种--“斥候”了。所谓斥候,“斥,度也;候,候望也;也就是古代的侦察兵。
古代虽是冷兵器时代,但是打仗绝不瞎。“斥候”是军队的眼睛,这些人不仅需要擅长逃生,因为一旦被发现,没命将信息传递回来也是徒然;还需要有刺杀,懂地貌,定水源,绘地图,有山开路遇水搭桥等本事。
斥候怎么判断对方人数?
所以一般判断对方军队的人数有六种方法:
1、侦查敌军营地
古代军队驻扎非常有讲究,一个帐篷里能睡多少人一般是规定了的,斥候只需稍微侦查一下就能得知。对于一些经验老道的斥候来说,一般不需要细数营地和帐篷数量,观察敌方驻地面积以及帐篷稀疏程度就能大致判断出人数。
2、看灶坑的痕迹和脚印
古代人打仗都是以一个灶来划分小队,伙伴一词由此而来,一般根据这个停留点出现的火照数量,就可以大致估算人数。而根据马蹄印和人脚印的数量也可以大致估算出来。
3、看队伍行走时扬起的烟尘
在古代行军时是会扬起很大的烟尘的,有经验的将领会根据烟尘的大小来判断对方人数的多少,不过这个迷惑性比较大,三国时期在长坂坡张飞就用马尾巴上绑树枝在地上扬起沙尘的方式,成功迷惑敌军,不战而胜。
4、查对方编制
古代军队为了便于管理,都是有固定编制的,每个编制下还有自己的旗帜,所以,古代斥候通过数编著,旗帜的数量就能够推算出人数。
正式由于这些常见的侦查方式,敌对双方的都清楚,所以很多时候为了迷惑对手,都会进行造假营,建空灶,竖假旗等等。孙膑就是这方面的行家。
中国是最早运用旗语和鼓语的国家,为了做到令行禁止,让所有的人都能听信指挥,所以必须在一定的地方,配备相当的数量的军旗和鼓手。这样才能达到打仗时充分调配军队的效果。所以一般根据一个军队所有的军旗数量和鼓手人数,也可以有效判断出这个部队到底有多少人。
5、看粮草的数量和补给的规模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侦查对方在饭点了多少炊烟,以及运粮队伍多久来一次,一次大致运多少,也能大概的推算出对手的人数。
一般军队打仗时期补给最多供应一个月到两个月。如果看这时的粮草数量和补给数量,就可以大致推算出这一驻扎地点的人数。在诸葛亮北伐之中,与司马懿经常玩这一招,木牛流马便是这这样都环境下创造出来的。
但是,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军队扎营休憩不可能是仅仅在一个地点。他们会按照防守的要塞把军队分配开来,地势平坦地区人数较多,在险要环境和补给送不到的地方人数较少。
6、朝堂之间谍
前面几种都是知道敌人大概兵力,再介绍一种知道准确兵力。在古代皇帝一般都会在朝堂上封谁为将军、先锋,领多少兵马。所以有些对手就收买朝堂上人来获取信息。不过将领都会兵分几路,领兵人数不同,攻打地方也不同,所以还是要前面五种方法来做到点对点侦查。
著名历史战争谋略:“孙膑减灶,智灭庞涓”
孙膑刚到齐国后,由于身体的残疾,在幕后给田忌充当军师。一日庞涓率领魏国军队攻打韩国,韩国和齐国相邻,由于唇亡齿寒的原因,韩国向齐国求援。
孙膑带领齐军和庞涓的的魏军决战,孙膑采取欲擒故纵的策略,见到魏军就慌张撤退,而庞涓心急想活捉孙膑,见到齐军撤退,拼命追击。
第一天,庞涓派“斥候”去侦查齐军营垒中的灶迹,竟然得出齐军人数有十万之多!便放缓的追击,恐遭埋伏。第二天,再派人去侦查,发现齐军灶迹,不到五万。庞涓大喜!第三天,魏军斥候侦查出齐军灶迹只剩三万。庞涓便亲率两万轻骑追击。结果便死于孙膑埋伏之中。
以上六种方法,就是古代打仗得知对方军队的有效且实用的方法,由此可见这几种方法不仅可以正着用,更是可以反着用,正所谓“兵者,诡道也”。
冷兵器时代,行军打仗讲究的是智谋策略,并不是单一的肉搏,其中的“智慧”,还是值得我们今天好好借鉴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