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何要害死亲皇孙?

未知 2021-08-03 14:55

朱元璋为何要害死亲皇孙?


明朝传奇的历史人物,就非提到朱元璋,但英明一生却也没想到死前的一句话,却让数万人跟着陪葬。

因为朱元璋想传位给爱孙朱允炆,但深谋远虑的朱元璋,知道这样做一定会有人反对,为替朱允炆铺路,他连死前都在担心,无奈孙子朱允炆和群臣会错他的意,还是造成了同姓相残的遗憾!

▲朱允炆为朱元璋之孙,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年号建文。(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朱元璋担心自己死后,藩王们会对皇孙不利,特别是诸子之中性格最强势的第四个儿子朱棣,最有可能带头反对皇孙朱允炆。

于是朱元璋便提前下了一道圣旨,圣旨中写道在自己死后不许任何藩王回京吊唁,为朱允炆登基铺路,但为了保证孙子朱允炆的安全,所以临终之前,想召朱棣回京,对儿子动之以情,嘱托朱棣尽心辅佐孙子朱允炆。

只要朱棣顾念父子之情,答应朱元璋临终托付,连最强势的朱棣都愿臣服于朱允炆,那么其他藩王必将也会臣服于新皇朱允炆。

▲朱元璋一心想保护皇孙,最后还是无法阻止同姓相残的结局。(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于是朱元璋在病危之际,不断喊着“召燕王回京”,吃力重复喊着这五个字,然群臣和朱允炆都选择了装聋作哑。群臣和朱允炆之所以装听不见,主要是以为朱元璋想要更改皇位继承人;殊不知,朱元璋想召回燕王朱棣,是要化解本有矛盾的这一对叔侄,希望朱棣能好好辅佐朱允炆;群臣这装聋作哑,反而适得其反。

▲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即位后年号永乐,是为明成祖。(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朱元璋临终之际,朱棣曾不顾藩王不准进京的旨意,想要再见父亲一面,但却被新皇朱允炆阻止,这也成为了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原因之一。

昔日朱元璋在分封各地藩王的同时,曾在《皇明祖训》中写道:“当朝中无正直大臣,奸臣横行的时候,藩王们可以兴兵诛讨,以清君侧。”

朱允炆和朝中众臣的自以为是,为他们自己埋下了祸根。后来的朱棣即以此为理由,指朝中有奸臣,须加诛讨,并称自己的举动为“靖难”,故而靖难之役中,朱棣的口号即是“清君侧,靖国难”。

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历时3年,在这个过程中,建文帝缺乏谋略,任用主帅不当,致使主力不断被歼灭。

朱棣以燕京(今北京)为基地,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朝廷军队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建文四年六月十三(1402年7月13日)攻下帝都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建文帝在宫城大火中下落不明,燕王朱棣即位,改年号永乐。

朱棣在靖难之役结束后向金陵军民发布公告称:

“谕知在京军民:我本欲永远守卫我的藩封,却因奸臣弄权,作威作福,导致皇家骨肉被其残害,不得不起兵诛杀之,目的是扶持社稷和保全亲藩。现在平定京师,有罪的奸臣不敢赦免,无罪者也不敢滥杀;如有小人借机报复,擅自绑缚、放纵、掠夺等而祸及无辜,非我本意。”

但是建文帝的旧臣很多都被杀,他们的家属和亲人也被牵连,死者甚众。被流放、逼作妓女及被其它方式惩罚的人也不少。明仁宗即位后,大部分人始获赦免,而余下的人的后代却迟至明神宗时始获赦免。建文逊位,朝野为之尽忠死节者甚众,不及备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