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项羽重用范增会怎样?

未知 2021-09-14 16:03

如果项羽重用范增会怎样?


关于项羽之败,古代文人有很多评价,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与范增不和,刚愎自用不听范增建议,所以错失了天下,汉末蒋济就曾说过:“项羽若听范增之策,则平步取天下也。”

秦朝灭亡之后,项羽实力盖世、威名远播、号令诸侯,走上了人生巅峰,但在随后的楚汉争霸中,项羽却远贤臣、远范增,充满了理想色彩,看不清刘邦的“狡诈”真面貌,以至于葬送了灭汉的大好形势,最终让刘邦“窃取”了革命胜利果实。

在很多人看来,似乎只要项羽重用范增,那么项羽就能灭汉取得天下,事实真是如此吗?其实,以范增之能力、项羽团队中缺失的致命一环来看,即便项羽重用范增,大概率还是会被灭亡。

谈及范增,自然绕不过楚汉争霸前的鸿门宴,项羽优柔寡断、范增狠辣果断的形象跃然纸上。如果当时项羽听从范增之言,也就没有楚汉争霸的破事了。但鲜为人知的是,鸿门宴这一则记载应该存在,是不是真的那么惊险就未必了。司马迁的鸿门宴源于汉初陆贾的《楚汉春秋》,而陆贾笔下的鸿门宴充满了文学色彩,且又是建国之后写下的,自然要拍一拍刘邦的彩虹屁,放大危险程度以突出刘邦处境之危险,如此才能表现出刘邦的机智、勇敢、真命天子等。

鸿门宴中的不合理地方很多,比如:刘邦假装出去如厕,实际上是走小道逃回了军营,但鸿门与刘邦军营相距大概9公里,大约需要40分钟,夜间走小路需要的时间应该更长,然而这么长的时间里项羽与范增就枯坐等待刘邦,没有发现一点异常?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范增既然是顶级谋士,准备诛杀有“天子之气”、未来将夺取项羽江山、毁掉范增前程的刘邦,为何不派人时刻监视刘邦等人,岂能让他轻易逃回?如果范增发现异常,即便刘邦逃跑了,起初只会静悄悄地逃,速度不会太快,逃得不会太远,那么为何他不立即派兵追杀刘邦?

这就给人一个可怕的推论:要么范增根本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擅长计谋的顶级谋士,恰如南宋洪迈判断的“夷考平生,盖出战国纵横之余,见利而不知义者也”,是一位耍嘴皮的、有眼光的纵横家,要么范增实际上对刘邦没有必杀之心,所以刘邦才有机会逃回军营。

有人说,可能是范增尊重项羽权威,在项羽没有表态之前,范增不便私下击杀刘邦。其实,范增当着众人的面将项羽骂得狗血淋头,说出“竖子不足为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无疑表明这个老头脾气暴躁、胆子很大,因此如果他真有杀刘邦心思的话,估计就不会玩什么温柔的项庄舞剑之类,而是召集一帮人直接暗中将刘邦剁成肉泥。至于杀死刘邦之后,会导致诸侯对项羽的信任危机,范增推出一些“临时工”作替罪羊即可,枪杆子里出政权,其他人也奈何不了项羽。

由于鸿门宴中文学色彩较浓,很难还原当时的真实场景,所以由此判断范增的能力,自然也就难以让人相信了。不过,《史记》中记载的范增另外两件事应该可信,即立楚怀王为义军领袖、与项范分手。

陈胜失败之后,反秦起义陷入低潮,“平时在家,好出奇计”的70岁范增人老心不老,主动投靠了项梁,他向项梁指出:陈胜之所以败,在于不立楚王之后而自立,不能充分利用楚国反秦力量,如今很多人投靠项梁,实际以为项梁准备恢复楚国社稷,因此此时应该顺应民意找一个楚王后代为义军领袖。范增这个建议是好是坏,见仁见智,有人好评,有人差评,给出差评的是因为范增建议立楚王,然后又坐视项羽杀楚王,范增不仁不义。总之,以历史事实说话,项梁立楚王后,义军的确推翻了秦朝,因此范增这一建议应该是正确的。

楚汉争霸第三年,刘邦被困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市),于是就向项羽请和。项羽打算答应刘邦,但范增说刘邦如今坐困荥阳,很容易就击败他,“今释弗取,后必悔之”。于是,项羽与范增调兵遣将猛攻荥阳。这时,陈平建议刘邦使用反间计,对项羽使者隆重接待,但突然说“我们以为是亚父的使者,没想到却是项王的使者”,立即换成粗茶淡饭。使者回来汇报,项羽认为范增私通刘邦,就渐渐夺去了范增的权柄。之后,范增怒而辞官回乡,半途中死去。这一反间计粗糙的让人不忍直视,项羽由此怀疑范增,说明项羽可能早就无法忍受范增了,所以才趁机夺取范增的权力。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次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顶级谋士范增似乎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在与陈平的交手中也没有取胜,所以最终他黯然退出。

关于范增的事迹就这么多,虽然不多却可管中窥豹,大致可以勾勒出范增的能力,即战略型人才,情商较低不擅长猜磨人心,应该也不擅长阴谋诡计。以项羽的外交大溃败为例,之前亲密盟友英布,以及众多诸侯先后背叛强大的项羽,固然与项羽性格缺陷有关,但能说范增没有一点责任吗?显然,范增能力出众,眼光超前,但不擅长猜磨人心,不擅长阴谋诡计。

总之,从智囊团队的谋略水平来说,即便项羽重用范增,但整体还是不如刘邦的张良、陈平等。纵观古今任何争霸,最终往往都是人才的比拼,项羽智囊团队的谋略水平略逊一筹,也就意味着楚汉争霸中项羽先败一场。

与刘邦相比,项羽团队中还缺少致命的一环,这就是后勤人才。

刘邦团队中,张良擅长战略,陈平擅长计谋,韩信擅长军事,萧何擅长后勤。我们都知道,战争比拼的就是后勤,刘邦能够屡败屡战的原因在于萧何源源不断地供应物资与兵员,让刘邦在失败之后总能聚兵再战。彭城之战、荥阳之战中,刘邦都是一败涂地,只带数十骑逃亡,甚至连老婆孩子都不要了,比丧家之犬还要惨。换成其他人的话,基本宣判退出争霸,乃至宣判死亡,但因为萧何在后方鼎力支持,所以刘邦才能一再东山再起。

但项羽却缺少一个萧何,垓下之战前项羽屡战屡胜,兵力越打越少,粮草越来越紧,敌人越打越多,原因就在于缺少天才后勤总管。项羽三番五次想与刘邦议和,不是项羽看不到刘邦威胁,但他后勤系统出了问题,无法提供源源不断的兵员与粮草,所以才不得不计划与刘邦议和。鸿沟议和之前,《史记》记载项羽困境是“是时,汉兵盛食多,项王兵罢食绝”,起初项羽不准备与刘邦议和,但后来随着粮草用尽等,被迫无奈只能议和。

有人说,刘邦起初占据汉中与四川,后来还定三秦,相当于占据了秦国故地。秦末乱世中,关东六国乱成一团,社会秩序被打破,短时间内很难彻底恢复,但秦国大部分没有遭到破坏,社会秩序基本存在,还有粮仓——天府之国四川,因此刘邦统一天下相当于秦国又一次灭掉关东六国。而项羽地盘看似肥沃,但经过多年战乱,难以提供足够的支持,双方先天条件差距很大,因此项羽后勤失败是客观问题,与项羽、范增关系不大。

其实,推翻秦朝之后,项羽成为诸侯盟主,他自己非要衣锦还乡,不选秦国故地作为封地怪谁?即便回到故乡定都彭城之后,以西楚国的肥沃土地,项羽也有机会完善一下后勤系统,但实际上项羽做得很差,甚至可能都没有去完善,以鸿沟议和前刘项状况为例,西楚国与鸿沟的距离远近于汉国到鸿沟,道路系统也更好,但现实却是项羽“兵罢食绝”,这无疑说明他的后勤系统出了大问题。这里就要问一问范增了,起初范增还是项羽的亲密亚父,还是项羽身边的顶级谋士,他难道不该为项羽后勤缺失负有一定责任吗?

可见,在继承秦国的基础上,又有萧何这样的后勤天才,刘邦就有足够的资本与项羽争夺天下。反观项羽,即便重用了范增,缺兵少粮的问题还是无法解决,而一旦陷入与刘邦的消耗战中,就时刻处于被灭的危机之中。关于这一点,古今胜利者、失败者早已给出答案,最典型的是朱元璋与李自成,朱元璋有后勤总管李善长,执行的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李自成不注重基地建设、缺乏后勤基础,尽管一度屡战屡胜,但由于没有后勤基地、难以形成稳定的补充,一片石之战后就一败涂地,项羽前期屡战屡胜,但垓下之战后就失去了逐鹿资本。如果项羽、李自成有着类似朱元璋一般的牢固的后勤基地,那么即便遭遇一场大败,还会就此灭亡吗?

“战争打得是后勤”这句话,如今看似广为人知,但在2000年前得到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春秋战国战争不断,但后勤人才我们听说过几个?当时实际情况是列国重视军功,不太重视后勤的功劳,项羽范增不重视这一点并不让人意外,而刘邦明确分工,眼光独到的将萧何重要性提升,甚至立国之后将之列为第一功臣,所以说项羽失败,刘邦取得天下是在情理之中。

总而言之,范增的确是一个顶级人才,项羽重用范增的话,应该会对战局有一定的改观,恰如刘邦所说:“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反过来说就是项羽重用范增,有可能最终与刘邦对峙,楚汉并列存在下去。问题在于,范增年纪太大,萧何、张良、陈平等人风华正茂,因此范增去世之后,刘邦集团还是占据绝对的智力优势,因此最终项羽应该还是难逃失败的命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