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江左梅郎,出身名门

未知 2021-10-31 15:53


历史上真实的江左梅郎,出身名门


  前两年最火的电视剧,当属《琅琊榜》,其中主角江左梅郎梅长苏,足智多谋、处变不惊、步步为营,让所有看过的人都称赞不已。剧中这位利用一双手下了一盘大棋,一步一步地为家人报仇,为无数血染沙场的将士伸冤的谋士,凭一己之力搅弄整个朝廷。

  虽然是虚构的人物,但依旧能让人浮想联翩,不由得想起历史上这位真实存在过的“江左谢郞”,他就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谢安。

  或许没有电视剧里那么跌宕起伏,不过现实发生的事情,总有更多的精彩在其中。谢安的故事流传下来,让后人了解后无不为其拍案叫绝的。他的真实人生,其实比电视剧里面的更加精彩。

  

  

出身名门,悠然隐居

 

 

  谢安字安石,出身陈郡谢氏,是东晋时期太常卿谢裒的第三个儿子。陈郡谢氏,是魏晋时期起家的著名门阀,除了很多集文学、政治、艺术才能于一身的杰出人物,诗中“旧时王谢堂前燕”中的“谢”,指的就是陈郡谢氏的谢。

  不仅出身很好,俗话说,环境塑造人才,谢安从小便展露出不同寻常的聪颖,四岁的时候,见到名士桓彝被称赞说“风采神态清秀明达,未来肯定会超过名士王承”。据相关史料记载,谢安确实也是容貌出众,英俊帅气,堪称完美。

  谢安小时候就喜欢诗词歌赋,工于行书,少年时期就已经受到名士王濛及宰相王导的器重,得到了较高的声誉。但谢安颇有文人气骨,心气很高,也很有想法,并不想靠着出身和名望来获得更高的官禄,也不想跟其他兄弟以及祖辈一样,到了年龄就继承祖志,入朝为官。

  

  谢安多次推辞了朝廷的征召授官,隐居到会稽郡的东山,与王羲之、许询、支道林等人过着游山玩水、吟诗作对的生活。但当时谢安的名声已经很大了,朝廷仍然不停地派人前来招揽,却都被他拒绝了。

  朝廷中有人上书说他历年不应朝廷的征召,应该被惩戒,于是谢安被流放于东部的名胜之地,在此,他更加地快活,曾在临安山的石洞里说“此般情致与伯夷有何区别”。他与友人纵情山水,创作了许多流传于世的诗作。又喜欢和王羲之学行书,书法十分的出色,尤其是行书,别具一番风采!

  谢安虽然隐居了十年,但因为自己本身出身名门望族,又有着天赐的外貌以及特立独行的性格,和高人一筹的才华,以至于他的名声比一直在朝中任西中郎将、豫州刺史的弟弟谢万还要高。

  

  

出世救国,力挽狂澜

 

 

  改变谢安隐居生活的机会,是国家以及家族的为难。当时是公元372年,晋朝皇帝司马昱病重,朝政大权被交予桓温之手,桓温明里讨好皇上,背地里却做一些损害国家利益的事情,以谢家为首的一些忠臣良将并不愿意屈服于桓温一党的势力,这导致谢氏在朝廷中的处境并不太好。

  近几年,谢家的几个兄长又相继因病去世,家族中有名望有地位的长辈也开始逐渐远离官场,谢安无奈,只得亲自出山,主动出面上奏司马昱,希望皇帝收回大权,为了江山社稷立太子。

  随着谢安的入朝,并且成功的劝谏皇帝收回了桓温手中政权,朝中很快分成了两个阵营,一边是依旧跟随桓温想要利用他的野心争权夺势的,另一边就是跟随谢安的忠臣良将。

  直到后来司马昱病逝之前,没有将皇位禅让给桓温,而是让太子司马曜继承,桓温认为是谢安在背后“搞鬼”,暴跳如雷的要将谢安大卸八块!于是桓温带领军队回到都城建康,在城外驻扎要求谢安前来相见。

  

  再加上当时传闻沸沸扬扬,说桓温要杀谢安和王坦之,王坦之非常害怕,谢安却神色不变,并跟身边的人说,晋室的存亡,就在这次的行动了。桓温当时在营地内布满了陷阱,谢安视若无物地走进去,从容就坐,并说,用这种手段来对待朝廷命官是不妥的行为。

  见状,桓温很是吃惊,也不知道谢安如此坦然的背后是不是还藏着其他的安排,如此便令人撤下了埋伏,并派人送谢安与王坦之平安的回到城中。

  谢安是安全地回城了,但是桓温夺权的心却没有停下,不过想到谢安一脸坦然面对自己的样子,又很担心对方有什么对付自己的打算,就这样忧心忡忡的坐立难安,长期的心力交瘁让桓温病死于城外。

  最终,谢安凭借过人的胆识“吓”退桓温,因此保全了晋朝当时动荡不安的朝廷,也使即将衰败的谢氏一族重振旗鼓。

  

  

淝水之战,一战成名

 

 

  桓温死后,谢安名声大振,朝廷也恢复生机,谢安升任为尚书仆射,总领吏部,与尚书令王彪之一起执掌朝政,辅佐皇帝。为了稳定政局,谢安设定并实行了以和谐安定为重的执政方针,在他的建议和领导下,调整了整个朝局的部署,总体达到了相对安定的政治局面。

  谢安专心国事,广行德政,不记小过,当时人们都称赞他智比王导,但在文雅方面更胜一筹。而当时的晋朝也确实如同谢安期盼的那样,渐渐地恢复了元气。谢安还决定修葺毁坏的宫殿,一切都依照规矩和天象,就连干苦力的役夫对此都毫无怨言。

  公元377年,晋朝在与前秦的对战中处于劣势,谢安便举荐了自己的侄子谢玄出任兖州刺史,镇守广陵。次年,前秦在苻坚的治理下日益强盛,率领七万将士进攻襄阳,又派十万多人分三路合围襄阳,襄阳守卫朱序死守近一年后才被俘。

  

  从这时起,秦晋淮南之战爆发,谢安冷静地在后方排兵布阵,他亲自在国都建康布防,又派侄子谢玄率领五万北府兵从广陵起兵应敌。之前谢安的“举贤不避亲”在此时印证,谢玄不负众望的四战四胜,全歼秦军。

  公元383年,谢安统领了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争“淝水之战”,自此一战成名。当时苻坚率领百万大军南下,宣称自己的百万大军可以投鞭断流,扬言一定要打败晋军,吞灭晋国,统一天下。

  当时的情况很是紧急,晋国人乱作一团,不知该如何治好。谢安知道自己国家的劣势,冷静地分析战局,以征讨大都督的身份负责在建康布阵,派遣谢石、谢玄、谢琰和桓伊率领八万精兵前去御敌。

  

  谢玄临走前,还特意去家里问谢安这场仗要怎么打,谢安却毫无惧色地说了一句“已有安排”便不再多说。一直到晚上,谢安才将这些将领召集起来,当面开会商讨具体作战方案。

  谢安泰然自若的样子,让身边人着急难安,但其实谢安也有些紧张,他知道硬碰硬肯定是不行的,便提前派人潜入秦军中,等秦军还没有集结完毕,军队散漫的时候,抢先出兵,给秦军的前锋部队一个措手不及,赢下了这场小战役。

  晋军小胜的消息传开,士气大涨,势如破竹,直接将秦军逼退到淝水东岸。当时代军统帅是苻坚,他在寿阳城看到晋军整齐划一、毫无畏惧的样子,又看到八公山上的一草一木,一位那里能动弹的都是有晋兵埋伏的,心里开始惴惴不安。

  

  与此同时,有人上谏建议先退兵,等待时机再出兵,而经过之前被“偷袭”输掉战役,苻坚总感觉身边这些与自己想法相悖的人都是谢安派来的奸细,于是苻坚决定将计就计,等到晋军渡河时便一举进攻,赢得战役。

  最终苻坚的计谋没能得逞,谢玄、谢琰和桓伊率领的七万晋军直攻秦兵阵营,并将苻融斩于阵前,威慑秦军,由此大胜。这就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

  战争胜利后,消息传到建康,谢安正在与客人下棋,看完捷报谢安也如大敌当前时一样岿然不动,但是在下完棋客人走了以后,谢安才抑制不住的激动起来,舞蹈着进入到内室中,差点把木屐底的屐底都碰断了。

  淝水之战的胜利,使谢安的名声再次达到了一个顶峰,但是在众人都以为他会在太保的位置上继续释放自己的才能的时候,深谙“急流勇退”道理的谢安知道自己会因为“功高”而遭受忌惮,于是自己先行辞官回家,又开始了隐居的逍遥生活。

  

  这次隐居,谢安再也没有出世,他从小就知道朝廷终究是个是非之地,等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后,借口离开是最难的,也是必须要做的。还好,在逝世之前,谢安还过了将近一年的隐居生活。

  66岁那年,谢安病逝,当时在任的孝武帝知道后,安排众臣在朝堂上吊唁三天,并亲自为谢安选址梅岭下葬,这也是后世称谢安为“江左梅郎”的原因。诗人王俭称谢安为“江左风流宰相”,李白有诗云“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苏轼称之“谢公含雅量,世运属艰难”。

  这就是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江左梅郎”,他的一生比电视剧里的梅长苏,还要精彩离奇,谢安本身也具有着十分受人尊崇的魅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