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把吕布丑化成见利忘义之徒

未知 2022-01-15 18:50

罗贯中把吕布丑化成见利忘义之徒


也许吕布并没有那么不堪,但是不可否认,没有罗贯中,吕布也没有那么大的名气。

其实说罗贯中把吕布丑化,也谈不上,《三国演义》毕竟是一部文学作品,其中的人物刻画必然会显得形象鲜明。而吕布在其中的形象主要就有2点:武力天下第一性格见利忘义

吕布的武力

如果从正史上来看,关羽、张飞曾被评价为万人敌,而吕布也只是个“虓虎之勇”,看起来吕布也并不出色。

事实上,所谓的“万人敌”,也只不过是夸赞兵法战略,并不仅仅是个人勇武。

在《三国志》中,以个人武力出彩的英雄很多,曹操麾下的许褚、典韦;刘备麾下张飞、关羽;孙权手下甘宁、凌统等等,但是这些人到底谁的武力更胜一筹,其实并无定论。

客观点讲,在战场上,个人武力的差距并没有那么明显,别说万人敌,十人敌就已经非凡,所以正史上,是不可能出现武力天下第一的。

《三国演义》作为小说,是一部文学作品,里面有智慧的象征——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也有勇武的代表 ,那就是吕布。

乱世中,猛将无数,其中大部分都没有交过手,也许连面都没有见过,自然没有真正的战力排行榜,可是无论是谁,都无法否认吕布天下第一的武力。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作为三英战吕布的主角,吕布一个人战力大致相当于刘关张三兄弟,而关羽温酒斩华雄,又有颜良、文丑、庞德等人死于刀下,而张飞跟他战力相仿,吕布的战斗力可想而知。

总结:《三国演义》对吕布的武力是有夸张的,罗贯中对吕布也算有再造之恩

“三姓家奴”吕布

张飞跟吕布斗嘴, 称呼他为“三姓家奴”,是因为在小说中,吕布曾经先后拜丁原与董卓为义父,一般拜义父是要改姓的,再加上他本姓,所以理论上吕布是有三个姓的。

三个姓也许还在普通人可以接受的范围,可是先后斩杀了自己的两个义父,这就不是正常人能容忍的了。

两次背叛,并且杀害义父,这是吕布最为人诟病的地方,纵然两千年过去,他的污点也无法洗白。

事实上呢,在《三国志》里,并州刺史丁原也许还只是他的普通上司,可是董卓确实跟他有父子之谊,所以说他哪怕不是三姓家奴,二姓是实至名归的。

吕布反复无常,不仅在于这两次背叛,两次弑主,其后期跟刘备争夺徐州之时,也将他的性格特征展现地淋漓尽致,正如他的头号大将高顺所言:

“将军做事,常常不慎重考虑,朝令夕改,说话做事总有差错。失误的事情难道可以一再发生吗?”

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误,误不可数也。——《三国志》注引《英雄记》

在徐州,吕布有两次比较明显的临阵倒戈,见利忘义的行为:

第一次,吕布被曹操从兖州赶走,投奔于刘备,驻军小沛,然而他却趁着刘备与袁术大战,偷袭下邳,夺取了刘备的徐州,可谓忘恩负义。

第二次,吕布夺取徐州之后,跟袁术结盟,甚至结为儿女亲家,袁术的使者已经将吕布的女儿都接走,准备完婚,谁知道他听从陈圭父子的建议,又追上去抢回了女儿,并且将使者斩杀,还将首级送了回去。

后来被曹操大军压境之下,竟然还妄图将女儿送出去嫁给袁术之子,希望袁术能救他一命。

总结:吕布的出尔反尔,见利忘义是真实存在的,小说中纵然描述不太确切,大致不差。

吕布真的有那么不堪吗?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了自己的亲兄弟,并且霸占了兄弟媳妇,可是依旧不影响他成为一代明君,为什么?

因为他在位期间,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对内国泰民安,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所以个人私德有亏,也不影响他的皇帝声誉。

在三国时期,诸侯割据,老百姓都吃不饱饭,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其实早已经没有了信义可言,尤其是作为一方诸侯。

最开始雄霸北方四州的袁绍,不也是通过不那么好的手段夺取了韩馥的冀州牧?

而孙坚作为讨伐董卓最卖力的一位诸侯,从长沙过来,先后杀死了荆州刺史王睿、南阳太守张咨,可谓是不义之兵,但是他却还是为人所称道。

曹操攻打徐州,多次屠城,让泗水为之断流,屠戮了多少无辜。

就算最仁德的刘备,曾经是公孙瓒的手下,可是随着青州刺史田楷支援陶谦之后,带着部队留在小沛不走了,之后又多次投靠曹操、袁绍、刘表,最终还窃取了刘璋的益州。

可以说,在三国乱世,文臣武将为了活命,为了保全家族,不得不投靠各路军阀,而这些军阀主们,为了能一统天下,也是无所不用其极。

相比起来,吕布的见利忘义其实也并没有那么不堪,小说中之所以表现得如此让人厌恶,只不过是美化了其他人,使得他的小人形象更加凸出而已。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