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练正直,力僻邪说治蝗之“救时宰相”姚崇

未知 2022-02-06 15:19

干练正直,力僻邪说治蝗之“救时宰相”姚崇


唐玄宗李隆基登基称帝后,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长治久安,勤勉政事,重用人才。

君臣谐和。开元初年,他继续重用前朝宰相姚崇,整顿国事,努力扭转唐中宗李显时期的颓废、混乱局面,逐步使唐王朝又焕发了兴盛的气象。

李隆基像

姚崇,字元之,博学多才,通达敏捷,曾三朝为相。武则天当政时,姚崇就很受赏识。

唐玄宗继位后,仍然以姚崇为相。打理政务的过程中,姚崇经常向唐玄宗提供治国良策,玄宗大都予以采纳、落实。在君臣的协力共进、励精图治下,一个百废俱兴、河清海晏、吏清治明的盛世帝国逐渐成长起来。

国兴家旺,其乐融融。这样一来,唐玄宗更加信赖姚崇。凡是军国大事、官员进黜,总是先找姚崇商议,然后定夺。每当临朝议政,玄宗也主要听取姚崇的意见,其他官员大都附和顺应而已。

贤相灭蝗。正当李隆基发愤图强的时候,河南一带发生了特大的蝗灾。中原广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是成群结对的飞蝗。蝗虫群飞过的时候,黑压压的一片,连太阳的光芒都被遮住了。蝗虫群落到哪里,哪个地方的庄稼就被啃得精光。

那时候,人们不能科学、正确地理解这种现象,认为蝗灾是上天降给人们的灾难。为此,人们只能通过一些迷信活动,如烧香求神等,去祈求上天的宽恕。可是,一点效果也没有。无奈的民众,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庄稼被蝗虫啃食掉。

姚崇像

灾情越来越严重,受灾的地区也越来越多。地方官吏无法应对,只好不断向朝廷奏报。宰相姚崇知道后,立即向唐玄宗上了一道奏章,认为:蝗虫不过是一种害虫,肯定能消灭。只要各地官民齐心协力,蝗灾是完全可以消除的。

唐玄宗批准了姚崇的奏章后,姚崇立即命令蝗灾区:一到夜间,就在田头点起火,同时在田边刨个大坑。等飞蝗看到火光飞下来时,就迅速扑打。将它们或打落火中、或扑落坑中,从而消灭它们。

这个命令下到地方后,汴州(今河南开封)刺史倪若水拒不执行。他上奏朝廷说:蝗虫之灾是天灾,人力是无法抗拒的;要想消除蝗灾,只能靠积德修行。

姚崇看到倪若水的奏章后,十分恼火,于是写信问责他:如果听任蝗灾蔓延,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一切后果由你负责。

倪若水一看姚崇的态度强硬,只好按照他的命令行事。于是,他迅速发动官民,运用姚崇的办法灭蝗,果然有效。后经粗略统计,汴州扑灭蝗虫约14万担,从而缓解了本地乃至附近地域的灾情。

倪若水是服输了。可是,朝廷里仍有一些官员,认为姚崇灭蝗的办法,从来没人用过,现在这样冒冒失失地推行,恐怕会出什么乱子。

李隆基剧照

唐玄宗见反对的人多,也有点疑虑、动摇起来。于是,他又找来姚崇来问询。姚崇从容不迫地回答说:做事只要合乎道理,就不能讲老规矩。再说,历史上出现蝗灾的年头,均因没能及时、有效地捕灭,造成了严重的灾情。现在,河南、河北积存的粮食不多。如果今年因为蝗虫而没有收获,老百姓就会没粮吃,就会流离失所,就会影响国家的安危。

唐玄宗一听蝗灾不除,可能威胁国家安全,着急地问姚崇:究竟该怎么办才好呢?姚崇说:大臣们说我的办法不好,可他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现在,陛下也有顾虑。您若相信我,请让我全权处理,万一出了问题,我愿接受一切惩处。事已至此,唐玄宗只好点头同意了。

姚崇出宫的时候,有个宦官悄悄扯住他的衣服说:杀虫太多,总是伤和气的事,希望相公好好考虑一下。姚崇说:如果不杀蝗虫,到处是荒地,河南的百姓通通饿死,这难道不伤和气吗?宦官无语。

于是,全心全意为国家的安危、百姓的疾苦着想的姚崇,不顾多人的反对,坚决灭蝗。随之,各地的蝗灾逐渐解除了。老百姓得救了,国家安全了。

政务能臣。姚崇操持政务认真细致、干练高效。当时,姚崇的一个儿子去世了。于是,他就把政事委托给他的助手、检校吏部尚书卢怀慎,请假回家办理儿子的丧事去了。

卢怀慎像

卢怀慎虽与姚崇同朝为相,但自认为才能不及姚崇,故事事都推让给姚崇处理,因此别人都雅称他“伴食宰相”。

在姚崇告假期间,由于卢怀慎对许多政事决断不了,导致公文积压、政务停滞。姚崇料理完丧事上班后,一见局面如此,也没多说什么,就条分缕析地处理起来。

姚崇剧照

没过多久,姚崇就把积压的公文处理完了。其他官员见了,都佩服他、称赞他。姚崇自己也有点得意。于是,他就问一位官员:我这个宰相能与跟古代的什么人相比,可比得上管仲、晏婴?那位官员不客气地说:比管仲、晏婴似乎差点,但也算得上是‘救时宰相’了。

好的帝王可创造好的时代,好的宰相也可造就好的时期,二者相得益彰那就更好了。

唐玄宗承继大位后的开元年间,因姚崇等贤相的辅助,唐朝国力强盛,史称 “开元盛世”。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