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刘备定都成都是一个战略败笔?

未知 2020-04-25 11:50
为什么说刘备定都成都是一个战略败笔?

刘邦称帝之后,都城选定在洛阳。因为刘邦想要学周朝,以洛阳为天下的中心。但是不久,娄敬劝刘邦,大意是说:周朝是以德服人,洛阳居天下之中,方便诸侯来纳贡;而你汉朝是以力夺天下,形势与周大不相同;原来秦国的关中之地,四面有山,内有大河,很牢固;即使天下有变的话,也可以募集百万之众;而且关中土地肥沃,堪称天府之地。汉朝应该入关在那里建都,这样关东即使发生战乱,关中也可保全;建都关中,就等于掐住了天下的咽喉。

几年以后,张良也劝刘邦说:洛阳周围太小,方圆不过百里,且四面受敌,不是用武之地;关中则沃野千里,可以三面而守,一面向东制衡东方诸侯;天下有变,也足以主动控制,娄敬说的很对。

史书记载,听张良说完之后,刘邦当天就出发西行,选择定都关中。

汉朝选择都城,为何如此担心天下有变呢?

娄敬和张良两人的建议中都提到了一点:定都关中能进退自如,可以控制东方诸侯。这个出发点主要是基于汉初的天下形势。

当初,刘邦为了拉拢力量对抗项羽,封了好多个异姓王。如下图所示:

为什么说刘备定都成都是一个战略败笔?

 

刘邦封了燕王臧荼、韩王信、赵王张耳、淮南王英布、楚王韩信、梁王彭越、长沙王吴芮。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上述七位异姓王的地盘从南到北连成一体,面积也占了汉朝实控总疆域的一半以上。

因此,娄敬和张良才不约而同地担心天下会有变。当时刘邦实际上是与这些异姓王共治天下。鉴于东周列国以来的争战,汉朝的有识之士判断,皇帝与异姓王之间迟早还要有一场战争。

因此,在都城的选择上,占据了天下攻守主动权的关中地区,就成了汉朝在未来军事竞争中取得优势的首选。

后来的事实也如娄敬和张良的预料,刘邦从关中主动出击,各个击破几位异姓王,终于稳固了汉朝天下。

古代王朝选择都城,一般注重哪些方面?

说完了汉朝定都的例子,我们来看看,古代各个王朝选择都城的条件。一般多从四个方面加以考虑。

首先,要考虑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如地形地貌、山川河流、土壤情况、气候条件等。

其次,要考虑区域的人文地理环境,比如经济情况、交通条件、军事情况、地理要地等。

第三,要考虑区域的社会环境,如地方势力、民族关系、区域斗争焦点等。

第四,要结合王朝的政治战略目标和维护皇权等方面,对前三个方面条件进行综合考虑、多方权衡,最终确定都城。

从事后看来,刘邦君臣选择建都长安的决策是正确的。

为什么说刘备定都成都是一个战略败笔?

 

当时汉朝面临的依然是政治动乱的隐患。当时汉朝中央与异姓王之间的态势,与当初秦国面对东方六国的态势是极其相似的。既然战争不可避免,那么朝廷选择关中,就相当于占据了秦对六国的优势。

汉朝在定都选择上,首先考虑政治目标,以及与之紧密相连的军事需要。关中三面可以固守,一面控制东向进军的主动权,犹如当初秦国一样。以这个主要目的为出发点,还发现关中具有沃野千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优势,这就更加使关中具备了综合优势,成了建都的不二之选。

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评价汉朝建都长安说:“一国首都的选择,是应接近于当时最大的敌人的, 而不应迁就于当时的经济中心。首都接近于最大的敌人,则一切的政策和设施都是积极的、进取的;若迁就于经济的中心,则一切的政策和设施就自然趋向于消极的、退缩的。国运的盛衰和国都的选择是不可分离的关系。”(《娄敬和汉朝的建都》)

关于汉朝建都长安的分析基本完成,下面我们以此视角来看看蜀汉定都成都的选择。

为什么说刘备定都成都是一个战略败笔?

 

为什么说蜀汉定都成都是个战略败笔?

如果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社会环境等三个方面考虑,成都在当时的确是最优秀的。成都位于四川盆地的西部,经过东汉以来的发展,又经过刘璋多年的经营,经济发达,物产丰富,人口稠密,交通便利。

但是,在上述的多方考虑之中,定都成都的蜀汉,却似乎忘了自己的政治战略目标。

刘备诸葛亮的目标是克复中原兴复汉室。刘备也正是在这个目标指引之下而努力奋斗。

在刘备三顾茅庐与诸葛亮面谈时,诸葛亮在著名的《隆中对》中提出战略: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暂时避开他的锋芒;孙权已经在江东站稳脚跟,可以引为盟友,不要图谋他;现在益州刘璋可图;如果你刘备能地跨荆州、益州,结好孙权,等到天下有变时,从荆州和益州两路出击,就能成就霸业、兴复汉室。

我们看刘备集团后来的发展,早期基本上按照诸葛亮的战略稳步进行。先取了荆州,后又拿下益州,不久又夺下汉中。

但是,刘备集团在定都方面似乎忘了兴复汉室这个目标了。

成都在四川盆地的西侧,远离中原、远离江东,定都成都在取舍上属于过分迁就于经济中心,而忘了政治战略和军事斗争的需要。

定都成都不但摆出了偏安的心态,还使军事进攻曹魏变得非常困难,兴复汉室希望渺茫。

请看下图:

为什么说刘备定都成都是一个战略败笔?

诸葛亮进攻曹魏的主要路线

后来诸葛亮五次北伐,基本上都是从四川盆地内向汉中集中兵力,然后从汉中向西北进军到祁山(今甘肃礼县祁山堡),试图先取陇右,经过今天天水、宝鸡一线,想要居高临下直取关中。但是,基本上每次都因秦岭阻隔,粮草不济而不得不撤兵。

这样的进兵因为路线单一、效率低下,使得曹魏防守起来根本不费什么力气,只要耗着就行了,因为蜀汉的粮草顶多能支撑半年。

因而,诸葛亮穷其心智,不得寸功。

实际上,如果蜀汉更多地从进取的角度考虑定都问题的话,那么最理想的选择是定都重庆(当时还叫江州)。

定都重庆,看起来好像是靠近江东,离主要敌人曹魏更远了,但实际上并不是这么回事。

从军事斗争的角度看,定都重庆实际上离曹魏更近,更有利于蜀汉北伐曹魏。

请看下图:

为什么说刘备定都成都是一个战略败笔?

从重庆东下荆州,随后北伐,这条路其实更“近”

如前所述,从汉中方向出击,总是被崇山峻岭阻隔,效率低下,用兵困难。

而重庆位于长江上游,虽然东出也是崇山峻岭,但是有长江水道可用,顺江而下就是荆州。

在古代没有机械运输条件的情况下,水运是效率最高的方式,一船能运数十吨甚至几百吨物资,这比陆路民夫用手推车牛马拉车运输后勤的效率要高太多了。

长江水运方便运兵运粮只是事情的第一步,接下来从荆州进攻曹魏更加便捷高效。

从荆州向北进攻曹魏,要比从陇右发动进攻容易得多。

如上图所示,荆州向北到襄阳,基本没有大山了,多是平原和低矮的丘陵。而一旦蜀汉拿下襄阳再进军曹魏首都许都的话,一路上的地理条件也是平原为主,这样进攻的速度和效率,比从汉中绕道进攻要高多了,后勤补给也容易多了。

现实中也是这样,当关羽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时,曹操就被吓得想要迁都了。

所以,从重庆----荆州----襄阳---许都一线进攻比较容易,效率也要比从陇右进攻高很多。

因此,蜀汉定都重庆的话,能摆出一副战斗姿态,让军民保持战斗精神,不忘政治使命;还能使军事进攻曹魏更加容易,并提高军事斗争的效率。

当然,相比定都成都,蜀汉定都重庆有一定困难,但都是容易克服的。

如前所述,定都成都是有不少好处,但实际追究到最后,根本上还是“人”的因素在发挥作用。在政治实际操作中可以采用迁移人口的方式来解决。

蜀汉可以把成都及其附近的世家大族,迁移到重庆附近,以稳定蜀汉政治。成都原地则可以留下平民自耕农,派官员治理。这样内部政治可以实现稳定,经济也不受影响,还便于蜀汉征兵征员征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