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港交所与李小加周期

未知 2020-05-08 09:10
关于港交所与李小加周期

        5月7日港交所发布公告,在披露一季度业绩的同时,还指出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在2021年10月底合约期届满后将不再续约。
 
  适逢多事之秋,外界反应迅速。当日新闻一出街,港交所股价便一度跳水近4%,截至下午收市跌去7块,报246.4港元仍下挫2.76%。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市场的反应亦足以体现李小加对于港交所的重要意义。
 
  “过去十年是他人生中最兴奋和有意义的日子。”李小加如此评价自己的履历生涯。事实上在其任上的十年,也是港交所制度改革与创新最密集的十年。
 
  从危机中来
 
  2007年至2009年的环球金融危机,源于美国次级房屋信贷爆发而后席卷全球,香港亦不能幸免。
 
  当时全球IPO渠道收窄,国内外不少上市计划均被推迟,时任摩根大通中国区主席的李小加亦称,全球IPO市场在09年基本不会好转。
 
  纵观港交所的几位前任集团行政总裁,邝其志促成交易所及中央结算所合并为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发展香港的证券及期货市场成就亚太区内领先地位。
 
  周文耀任职期间,相继引入H股股指期货、H股指数期权、牛熊证,建立并推出“披露易”网站。2006年港交所超越新加坡交易所成为全球最活跃股票市场,2007年则成为全球期权最活跃市场。
 
  标杆在前,李小加2010年1月正式上任,在他掌舵的前三年时间内,金融危机的余波令香港长期经济低迷,港交所业绩并无太大起色,也因此惹起不少非议。
 
  只是李小加后来被认为拥有站准了“人民币国际化”浪潮的幸运。以2009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为起点,人民币走上了国际化路程,而港交所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李小加亦是重要的推手之一。
 
  在其构思里,上海和香港是中国在金融领域的两个“火车头”。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上海是人民币最主要的在岸业务中心,香港就系人民币最主要的离岸业务中心。
 
  李小加在2010年的一篇网志中提到,他认为人民币国际化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搭建基本框架,包括通过境外人民币存款和人民币贸易结算,允许人民币通过经常项目在境外存在;第二步,开发人民币计价产品,形成境外人民币投资、理财市场;应当是允许部分人民币以可控的渠道回流内地。
 
  第二阶段,就要适时大幅度扩大离岸人民币总量,并推进功能齐全、市场活跃的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建设,扩充离岸人民币市场流动体系的容量。
 
  其时,中国人民银行与中银香港(23.95, -0.10, -0.42%)签署新修订的人民币业务《清算协议》,港交所便立即启动人民币交易及结算相关的系统准备工作,筹划推出有关的人民币产品。
 
  “我们要作好准备以把握中国资本项下审慎、加速开放的种种机遇,建立与内地的互联互通。”李小加在港交所《2013年-2015年战略规划》中提出。
 
  2014年,中国银行(2.89, 0.00, 0.00%)和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于2月18日在悉尼签署《人民币清算协议》。不久,中国人民银行成功与英国央行达成,有关在伦敦清算和结算人民币交易的协议。
 
  同年,李小加继续带领港交所推动互联互通战略,推出“沪港通”,并且以此为桥梁引领国内资本市场对接国际。两年后,“深港通”开通。2017年,“债券通”开通,港交所为国际投资者打开了参与中国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渠道。
 
  “债券通开通后,国际大型金融机构开始使用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来管理资产负债表。”李小加在2018年港交所第五届人民币定息及货币论坛上表示:“成为储备货币和管理资产负债表的货币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圣杯’。”
 
  上市制度改革
 
  要说李小加任内最引人注目的改革,当属针对“同股不同权”上市规则的变更,为内地高科技企业赴港上市,以及在海外已经上市的科技巨头回归扫清障碍。
 
  2018年4月30日,港交所推出上市制度改革,对以互联网为主的新经济公司开放“同股不同权”,对全球生物科技公司放开“收入限制”条款。
 
  李小加主持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规则》中新增三个章节,首次允许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及采用不同投票权架构的新经济公司来港上市。这被外界视为港交所成立25年来意义最为重大的上市制度改革。
 
  随后,小米、美团、映客(1.06, 0.02, 1.92%)等中国内地科技独角兽相继选择进入香港资本市场。2018年,小米426.1亿港元,及美团点评331.4亿港元两宗大单,更一举推举港交所重新成为全球交易所IPO融资额排名首位。
 
  去年11月,科技巨头阿里巴巴登陆港交所,这为后来者提供先例。今年1月,消息传百度就赴港二次上市进行了内部评估。3月份,消息称京东有意最快在2020年上半年在港作第二上市。
 
  最近5月上旬,中国最大在线旅游服务公司携程及国内第二大游戏公司网易,则相信已与港交所高管就二次发售股票的可能性进行过会谈,并提交了二次上市申请。
 
  资料显示,自上市新规实施以来,已有84间新经济公司(包括医疗健康及生物科技公司)在香港上市,共募集3023亿港元,占同期香港整个新股市场总融资额的50.8%。其中2018年和2019年,分别有32家和47家新经济公司在香港上市。
 
  2019年全年共有184家企业以港交所为IPO首选地,香港则以募集总额3155亿港元在全球IPO市场中蝉联第一,新上市策略的推行功不可没。
 
  而受惠于过去几年发布推行的诸多创新产品和制度,港交所在最近的艰难时刻中,仍然保持着活力。今年第一季度港交所主要业务收入就同比提升了19%。
 
  “在全球市场更趋波动的情况下,衍生产品及商品市场于2020年第一季的成交量较2019年第一季亦略见增长。” 据了解,其中,沪深港通收入及其他收益于2020年第一季创下4.04亿港元季度新高,较2019年第一季增加74%。
 
  但李小加为何选择此时选择离开?股价应声下跌,市场的担忧并非资金有意趁浪逐波,过去十年最重要的“关键先生”突然宣布离任消息,公司政策是否会生变?
 
  去年斥资逾700亿港元洽购伦交所股份失利,也为李小加的离去带来一丝遗憾和留下几个问题。他当时提出,港交所国际拓展的步伐不会因为放弃收购伦敦证交所而放缓,“我们连接中国与世界的决心不会变,我们立志成为国际领先亚洲市区交易所的愿景也不会变”。
 
  目前,据悉李小加会留任至新行政总裁上任直至明年10月,但若新行政总裁可在2021年10月前接班,他将提早离开。谁将是李小加的继任者?未来的行政总裁将在国际拓展方面祭出何种策略?他/她又将抓住怎样的历史机遇?
 
  在香港金融中心定位内,港交所这一重要金融机构未来又将如何继续,帮助中国企业和资金走出去,对接国际市场并吸引国际资本流入?
 
  这些疑问都有待一一解答,人们亦都期待一个满意的结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