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吕后:精神独立的女人

未知 2020-05-26 10:10
人物 | 吕后:精神独立的女人

纵观历史,各朝各代的传奇人物,多是征战沙场、指点江山的热血男儿,关于女性的故事,相比之下,寥寥无几。
但有这样一位女子,却凭借自身的”才能”和“独立”的人格,活出了精彩的一生。
在男权至上的时代,她不仅打败对手,保住儿子的太子之位,顺利地让儿子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她自己更一度成为最高权力的拥有者,先后掌权长达十六年之久。
她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吕雉。


世人知道吕后,无非是因为韩信之死和“人彘”事件。所以,每每提及吕后,第一反应都是她是残忍的、暴戾的、毫无人性的。
殊不知,吕后能在刘邦变心的情况下,扭转自己和儿子的命运,最终让自己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女性,就足以证明她身上有不一样的传奇之处。
吕后原名吕雉,她的出身并不差,父亲吕公在当地是很有声望的人物。秦朝末期,混战不断,吕公为了避祸,就携家眷搬迁到了江苏的沛县。
吕公和沛县县长交情颇深,为了祝贺好友乔迁之喜,县长便偕沛中豪杰来到吕公家祝贺。
当日的吕家,门庭若市,高朋满座,好不热闹,可就在大家推杯换盏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他就是刘邦。
那会儿的刘邦,身份卑微,只是区区一个泗水亭亭长,他还有许多不良嗜好,吹牛、喝酒、赌博,所以一把年纪了,仍毫无作为。
众宾客看来者是刘邦,就劝吕公赶紧将他赶出去,免得破坏了大家的雅兴,吕公原本也有此意,但当他看了一眼刘邦后,就被他的面相震住了。


据《史记》记载,刘邦的长相,的确异于常人,高鼻梁,额头高高隆起,鬓角和胡须都很漂亮。
吕公善于看面相,一看就觉得此人日后必定有所作为。
于是,就将刘邦留下来喝酒,待日落黄昏,宾客散去后,吕公就对刘邦说:
我这个人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给人相面,多年来曾看过很多人,且有不少有福气有贵气的人,都不如你面相好。如今我还有个女儿,待字闺中,我想将她嫁于你,如何?
贫寒的刘邦来到吕家,原本只想混吃混喝,没想到竟然混房老婆,而且,吕家又是有头有脸的人物,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他随即点头同意了这门亲事。
吕雉和刘邦可以说“门不当,户不对”,而且俩人年龄差距也很大,一个处于二八年华,一个已经年过四十,用现代话说就是“白富美配屌丝男”。

任何时代的少女,都会对未来的伴侣有所期待,期望在正当好的年纪,遇见一位玉树临风,情投意合的男子,可以与之共白头。
显然,刘邦的出现让吕雉的少女梦破碎了,她满心的不乐意,但在父权大于天的古代,也只能遵从父命,抱着“我命由天不由我”的心态,嫁给了刘邦。
当时的吕雉,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未来的刘邦会建立汉朝,自己则会成为万人敬仰的皇太后。
吕雉虽然心有不甘,但结婚后,她却是一位贤妻良母。
婚后,他们的日子很清贫,刘邦照旧不务正业,而且常年外出,留下吕雉一人,照顾一家老小。
面对这样的丈夫,若是一般女子,大概只会怨声载道,整日哭诉,但吕雉恰恰相反,她不但没有怨言,反而将家打理的井井有条。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吕雉很独立,也很有智慧,哪怕没有刘邦,她依旧可以独当一面,
她深知当怨妇非但不能解决问题,还影响夫妻关系,不如用自己的双手和头脑,把家经营好。
下田劳作、勤俭持家,是吕雉生活的真实写照。
反过来看刘邦,非但不能给家人带来富裕的生活,还经常惹麻烦,一次他押解囚犯,因自己醉酒而使囚犯逃跑,为了躲避牢狱之灾,刘邦到处逃亡。
吕雉非但没有怪罪丈夫,还经常长途跋涉,为刘邦送去换洗衣服和营养丰富的食品。
有妻如此,是刘邦的福气。
当然刘邦也有他的可取之处,否则不会坐上皇帝的宝座。
刘邦的特别,就是野心很大,一次他去咸阳,看到秦始皇霸气的排面,当即说了一句:“大丈夫当如是耳!”


此外,刘邦虽然混迹于社会下层,但他胸襟开阔,为人豪爽,广结社会好友,这样的人在乱世之年,注定会有所作为。
秦朝末年,各方举旗起义,刘邦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就在沛县杀死县令,率众起义,在他东征西讨的岁月里,吕雉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
后来,楚汉相争到了白热化的地步,项羽“乃取汉王父母妻子于沛,置之军中以为质”。自此,吕雉与刘邦父母成为阶下囚,在项羽账下做了两年多的人质,随时有死去的可能。


两队对峙时,项羽还曾把吕雉等人押到两军阵前,用“烹太公”来威胁刘邦,没想到刘邦非但面色不改,还笑言“幸分我一杯羹”。
不知那时的刘邦,是故作镇定,还是为了坐上龙椅,真的不顾妻子和家人的死活,一向刚强的吕雉,大概也有心如死灰的那一刻。
但或许,她更愿意相信,凭借刘邦的才能,会带自己走向荣华富贵。
不论当时刘邦和吕雉的想法如何,可以肯定的是,在和刘邦的这段婚姻中,吕雉是牺牲的一方。
都说“贫贱夫妻百事哀。但在贫贱之时,吕雉对刘邦一直不离不弃,为了助力刘邦成就一番伟大,她牺牲了青春,甚至差点牺牲性命。
这份恩情,感天动地。
随着项羽乌江自刎,楚汉相争画上了句号,草民出身的刘邦,成为了金銮殿的主人,坐上了人人向往的龙椅。
吕雉也逃过了生死劫,重新回到刘邦身边,凭借原配夫人的头衔,成为了汉朝的开国皇后。
在颠沛流离的日子里,吕雉或许想着,待以后刘邦打下天下,他们夫妻可以好好相守,但有句话说“共患难容易,同享福却很难”。


吕雉做梦也想不到,荣华富贵有了,枕边人却已变心,虽然贵为皇后,但她却得不到刘邦的宠爱,她最大的威胁,就是那位年轻貌美的戚夫人。
《史记·吕太后本纪》记载:“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
如花美眷终究抵不过似水流年,待刘邦称帝时,吕后早已不是二八少女,而且,那些年他们夫妻聚少离多,感情早已淡薄。
聪明如吕后,她知道单靠姿色自己注定是失败的,既然感情上输了,那就用另一种方法补偿回来,她开始干涉政事,帮刘邦管理天下。

刘邦在位八年,吕后协助刘邦,镇压叛乱、打击割据势力、铲除异己,汉朝政权得以巩固,必有吕后的一份功劳,诚如司马迁所言:
“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
她虽为女性,但才能却丝毫不逊于男子,一点点将自己从普通农家女子,蜕变成了让人钦佩的强权皇后。
江山稳固后,后宫争斗越发明显,那位恃宠而骄的戚夫人,开始使用枕边风,对刘邦“日夜啼哭,欲立其子代太子。”
刘邦对他们的儿子刘如意本就宠爱有加,加上戚夫人偶尔的哭啼,他便有了“常欲废太子”的想法。
此时的吕后,再次显示出了她的卓越才能,为了巩固儿子的太子之位,她利用自己的威望和人脉,笼络多位朝中重臣。


吕后的性格,原本就很豪爽,在刘邦还是小人物时,她就对那帮兄弟十分慷慨,大家都对这位“大嫂”钦佩不已,现在她遭遇危机,大家怎会坐视不理。
除此外,吕后还请张良献计,请出了“商山四皓”,这四位是刘邦久闻其名而不得的野贤遗老。所以,当他看到这四人时,刘邦顿时明白“废太子”是不可能的事了。
刘邦去世后,吕后儿子刘盈顺利登基,吕后也荣升为皇太后,她终于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后宫争斗中,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
贵为皇太后,吕后依然没有选择颐养天年,她首先开始复仇计划,将戚夫人和其子刘如意相继铲除,以此稳固了儿子的皇位。
因为戚夫人事件,后人对吕后多谩骂,但历史从来都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如果当初胜者为戚夫人,吕后也未必会得到善终。
之后吕后的才能,也得到了最大化的发挥,她一边笼络人心,下诏赐给各诸侯黄金等等,又继续推行刘邦休养生息的黄老之道,使得百姓安居乐业,为后来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最终,吕后凭借过人的智慧和胆识,慢慢地成为汉朝的“中心”人物,她在朝中执掌大权,实现了集权利于一身的目标。
这一场逆袭,注定会被载入史册。
-5-
纵观吕后的一生,她在最美好的年华,下嫁给刘邦,婚后没有享过半日清福,凭一己之力养家糊口,这份委屈,不是外人可以体会的。
刘邦打天下时,她又沦为人质,受尽侮辱和委屈,好不容易熬到丈夫成为一国之君,却因年老色衰,惨遭嫌弃。


世间最痛苦之事,莫过于我和你相见于“微时”,陪你打下江山,你却转头置我于不顾,这份薄情,让人心寒。
细数吕后的经历,她手握一把烂牌,一生久经风雨,甚至差点丢了性命,但最后却打出了王炸,成为至高皇权的拥有者,这背后没有丝毫运气的成分,步步都是血泪。
在浩瀚的历史上,吕后占有一席之地,她是个饱受争议的人物,但她也是位可敬可叹的传奇女性。
透过她的一生,我们也明白一个道理:
身为女子,任何时候都要保持精神独立,唯有如此,才能在泥泞中,走出一条繁华之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