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浙东史学的代表人物

未知 2020-07-10 09:57
他是浙东史学的代表人物



        万斯同,字季野,学者称石园先生,鄞县人。他是明朝大臣万泰所生八个儿子中的老三。他从小记忆力超群,据说八岁时,在大庭广众之下能背诵扬雄的《法言》。他长大点后跟几个兄弟一起师从黄宗羲,得以受教刘宗周的学说,为人处 世以慎独为宗旨。与师友一起勤奋读书,砥砺名节。他在学术上的特长是“博通诸史,尤熟明代掌故。”
 
  万斯同平生淡泊名利,教学所得收入都用来周济周围的人。而且为人大度宽怀,喜欢奖掖后进。上到王公下到百姓,无不称呼他“万先生”。他跟人书信来往时,也自署“布衣万某”。
 
  万斯同作为明遗民,拒绝为清廷效力,所以多次被举荐而推辞不就。直到朝廷开馆修明史才请到他,主要原因是他认为,唐代以后所修史书杂乱不备。朝廷要修明史,他恰好可以一展还原历史真相的抱负。所以,这次他就以布衣身份参与这项巨大的文化工程。万斯同一生功力,尽萃《明史》,前后十九年,不署衔,不受俸。在康、雍、乾三代帝王的钳制干扰之下,《明史》仍能成为继前四史之后最受推崇之正史,不能不推万斯同居首功。
 
 

 
  对于他的史学贡献,当时人已推崇备至:“天生季野,关系明朝一代之人也。”(黄百家:《万季野先生斯同墓志铭》)万斯同以遗民身份与修《明史》,并抱故国之痛,以“序、论”的形式对明代历史进行了不同角度、不同深度的批判性考量。这些序、论以儒家思想为圭臬,通过深刻反思和评论一代政治之兴衰、典章之得失、生民之否泰和人物之善恶,不仅寄寓了浓郁的故国之思,而且为清初统治者的治国之道提供了最为切近的历史训诫。《明史》是二十五史中修史时间最长的一部,因结构严密,文字精练,深受学界称赞。万斯同作为事实上的总编,贡献卓著。
 
  当时修《明史》的人员皆可谓一时之选:陈廷敬、张玉书为总裁。陈任本纪,张任志,而王鸿绪独任列传。万斯同负责各类历史事件的核定。每覆审一传,就会告诉助手哪里有问题或者另有出处。助手去查询原书,几乎一字不错。前来咨询的学者络绎不绝。明史稿五百卷,都是他手定的。
 
 
  万斯同有这样的功力也是有原因的,他自言:“少馆某所,其家有列朝实录,吾默识暗诵,未敢有一言一事之遗也。长游四方,辄就故家耆老求遗书,考问往事。旁及郡志、邑乘,私家撰述,靡不搜讨,而要以实录为指归。”可见他对史料的搜集和掌握自然非一日之功。
 
  在修史的具体操作中,他极力推崇史表的作用。认为“读史而不读表,非深於史者也。”
 
  除了史学,万斯同在经学方面造诣也很深。大学士徐乾学曾请他纂《读礼通考》,《丧礼辨疑》、《庙制折衷》等著作。
 
  万斯同还著有《历代史表》、《儒林宗派》、《群书疑辨》、《书学汇编》、《石园诗文集》等。万斯同存诗不多,宁波鄞州瑞光楼上留有他的题诗:“终宵曲就聚灯光,异事人传高永嘉。还有布衣栎社长,直教老手夺《琵琶》。”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