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麦叶的熏笼精:中东并不存在权力真空

未知 2021-08-31 09:50

伍麦叶的熏笼精:中东并不存在权力真空 


7月17日,王毅外长访问叙利亚,中东人非常关注,在媒体上反应出了他们微妙的心态。

中东地区内部关系错综复杂,尽管叙利亚是阿拉伯国家,但却与其他阿拉伯国家矛盾很深。因此,从沙特到黎巴嫩,主流媒体都跟着西方的腔调跑,彻底否定该国现政权。

但中国支持叙利亚,中东各国却觉得不是坏事。沙特《中东报》7月27日发表了一位叙利亚记者作家法伊兹·萨勒特的专栏评论《叙利亚接近中国龙的圈子!》,就认为:

“俄罗斯和伊朗会加以鼓励,土耳其和以色列不反对,大多数阿拉伯人也不反对,欧洲则不会认为那多重要……于是唯一只对美国构成麻烦。”

还在结尾冷笑地说:

“美国得好好琢磨一下这件事儿了,不过这次它需要琢磨的是中国,而中国可不是随便其他什么国家。”

——在中东,美国别号“人头儿太次郎”。

这位叙利亚知识分子分析了中国支持他的祖国的三大理由,然后居然暗示,到了现在这个阶段,中国可能要派军队前往叙利亚了:

“可能……从边缘走向纵深,大概像2015年末俄罗斯支持叙利亚那样,当时莫斯科军事介入叙利亚,让局面为之一新,而在那时这种行动本来显得可能性很小。”

中东精英被今日西方鼓噪的“帝国和平”和“国际秩序”蛊惑,似乎怎么也没法理解,中国竟然不会派军队去填补美国留下的“权力真空”。黎巴嫩阿语报纸《国家报》7月29日就一本正经地转发俄通社的消息《卡布罗夫:中国不会派军队前往阿富汗》,据该报道,有记者向卡布罗夫询问中国出兵的可能性,那位俄罗斯总统阿富汗特使否定说:不会的,没有任何类似迹象。——他多半心里吐槽:我一个俄国外交官为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

让局面显得离奇的是,中国外交官们一直在利用各种机会,耐心、详细地向中东人民阐述中国的政治主张。早在2015年,王毅外长就接受了卡塔尔半岛电视台金牌栏目《跨越疆界》的专访,这次对谈播出时名为《中国是阿拉伯的重要伙伴》,该台派出的优秀记者是阿拉伯人、中东人,用阿拉伯语采访,提出的问题之一竟然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法从中东地区撤出,美国填补了他们留下的真空,现在美国正在逐步撤离中东,中国是否在政治上、军事上做好了准备来填补美国在中东留下的真空呢?”

半岛官网上该期采访的截图

整个采访过程中,王外长特别温和,但是论述清晰明确、绵密周全,他就这个问题的回答让那位记者很受鼓舞。但是,记者还是按照准备好的提纲问:

“二十世纪是美国的世纪,二十一世纪是否能够成为中国的世纪呢?”

“美国现在正在衰落,在未来的十到二十年这种衰落会非常明显,中国已经准备好领导这个世界了吗?哪怕是因为美国衰落中国被迫领导这个世界,中国准备好了吗?”

中东版的黄袍加身“被迫领导”的假想,都把我们的外长逗笑了。这次采访的完整内容见于《王毅接受半岛电视台采访回应中国是否准备好领导世界》,朋友们可以随时去了解。

《中国是阿拉伯的重要伙伴》这一期访谈至今可以在半岛的官网上观看。另外,中国驻中东各国大使也不断在所驻国权威大报上发表文章,阐述中国与阿拉伯人民是兄弟关系、平等互利、互相尊重等理念。

奇怪的是,在中东以及北非的阿拉伯国家,除了少数左派知识分子,其他人都像有接收障碍一样,就是听不清也记不住。去年,有中东本土的民意调查机构选了几个国家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相比美国,当地人都对中国更有好感,可是同时普遍表示不清楚中国的外交政策。

情势如此,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综合性的,但思想上的鸿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这一方面,我们中国人心很粗,没有去考察中东人与我们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中东诸国对于一带一路倡议反响热烈,那里的有识之士都马上意识到,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有望帮助中东摆脱发展停滞的困局。但是,记者专家们在讨论时众口一声,把一带一路倡议(BRI)定义成中国的投资、中国的工程,拥有立体化的多重目的,其中之一是“重新开放”古代的丝绸之路,以中亚和中东作为走廊,让中国与欧洲连接起来,确保中国与欧洲市场的畅通。

《中国是阿拉伯的重要伙伴》中,半岛制作的“一带一路”简图。起点为北京,橘线为“丝路带”,经中亚和俄罗斯抵达欧洲;绿线为“陆上经济带”,在中亚从丝路带分岔,经西亚、阿拉伯湾(波斯湾)抵达地中海;红线为“三个方向”,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蓝线为“21世纪两向海上丝路”,浅蓝线经南中国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到达欧洲,深蓝线从南中国海分岔,到达南太平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