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大型两栖战役下的美军兵力编组及指挥关系

未知 2020-01-30 11:34
传统大型两栖战役下的美军兵力编组及指挥关系

美军根据两栖作战的目的、任务、规模和可能使用的兵力以及敌防御兵力、性质,将两栖兵力编组为不同规模的特遣队。美军在实施军规的两栖战役时,由战区陆、海、空、陆战队编成联合两栖特遣部队;实施师规模的两栖作战时,仅编组两栖特遣部队或者陆战队两栖作战旅和陆战两栖分队。

传统大型两栖战役下的美军兵力编组及指挥关系

美军两栖攻击舰访问新加坡后回南海训练

传统大型两栖战役下的美军兵力编组

(一)联合两栖特遣部队。联合两栖特遣部队由海军陆战队、海军舰队和陆军、空军编成。在遂行大规模两栖战役时,采取此种编组形式。联合两栖特遣部队的司令官根据需要,将所属部队编为海军特遣舰队、登陆部队和空军部队。通常还编组了先遣部队。海军特遣舰队的任务是输送、支援、掩护和保障登陆部队完成登陆任务,夺取制海权和制空权。海军特遣舰队下辖若干特遣大队,各特遣大队完成特定的任务。
登陆部队的任务是实施突击上陆,夺取、巩固和扩大登陆场,并为实施尔后的地面作战创造条件。军规模的登陆部队通常编有1—2个陆战师,2—3个陆军师,1—2个陆战航空联队,炮兵和其他支援部队,分别完成各自特定的任务。登陆部队登陆队通常编为突击梯队(部队)和后续梯队(部队)。
军规模的两栖战役,编配的空军兵力可以达到2到数个空军联队,其主要任务是与海军航空兵进行协同,夺取登陆目标地域的制空权,为登陆部队提供近距离的空中火力支援、战场空中遮断以及空运空降兵和物资装备等。

传统大型两栖战役下的美军兵力编组及指挥关系

美军acv新型两栖战车测试画面

(二)两栖特遣部队。由海军陆战队与海军部队编成,必要时可以编入空军部队。在遂行规模不大的两栖作战时采用此种编组形式。两栖特遣部队通常由1个陆战师、1个陆战队航空联队、1个勤务支援大队(有时外加一些独立旅),加上海军部队,必要时加上空军部队编成。其总兵力可以高达55000人左右。

根据任务需要,有时也可以由数个陆战师、数个陆战队航空联队和勤务支援大队与海、空部队进行编成。

传统大型两栖战役下的美军兵力编组及指挥关系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特别海上空地特遣部队

指挥与控制关系

美军两栖作战的指挥层次较多,相互关系比较复杂,作战实施过程中其指挥控制权随着作战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移交)。一、联合两栖作战指挥关系的确立。当实施军规模以上两栖作战时,通常由最高指挥当局或战区联合司令部下达最初指令,规定组建联合两栖特遣部队。当由海军(有时有空军参加)实施两栖作战时,则组建两栖特遣部队。各军种联合实施大规模两栖作战时,通常任命一名海军军官担任联合两栖特遣部队的司令官,同时任命海军特遣舰队、登陆部队和空军部队和其他有关部队的指挥官,并且规定其指挥关系、权限和职责。

那么在美军发动的两栖战役中,各部指挥官的权限、职责与相互关系又是怎样?其中,联合两栖特遣部队司令官对整个两栖作战负责,在两栖作战的全过程中,对所属部队实施全权统一指挥。海军特遣舰队司令官在联合两栖特遣部队司令官的指挥下,对参加两栖作战的海军部队以及上陆前的登陆部队实施指挥和控制。

传统大型两栖战役下的美军兵力编组及指挥关系

越南战争中的美军

登陆部队指挥官由陆军军官或者海军陆战队军官担任,在联合两栖特遣部队司令官的指挥下,为登陆部队的岸上作战全面负责,但在上船、航渡和上陆前的各阶段对登陆部队的调遣只有建议权。

空军部队指挥官由空军军官担任,在联合两栖特遣部队司令官的指挥下,在登陆兵上陆以前的各阶段对两栖作战目标地域的整个空中作战实施指挥。空军部队指挥机构在岸上展开后,则编入战区或联合特遣部队司令部空军部队的序列,遂行对地面部队的支援任务。

传统大型两栖战役下的美军兵力编组及指挥关系

通用两栖运输艇已经被逐步的取代了,这一运载方式有运载量大的优势,但是也有速度慢、不安全的缺陷

当登陆部队在岸上建立起指挥协同机构和必要的导弹、舰炮火力和空中支援机构后,两栖特遣部队司令官应将海军的舰炮、导弹火力支援控制权和登陆地域上空的空中作战和空中支援的控制权移交给登陆部队的指挥官。此时,登陆部队的指挥官可以直接向火力支援舰大队和支援作战的空军下达(火力)支援任务,并监督其实施情况。

在筹划两栖作战时,两栖特遣部队司令官通常根据联合司令部司令官的最初指令所规定的作战任务,组织海军特遣舰队、登陆部队和空军部队指挥官共同拟定总体登陆方案,定下基本决心,并据此确定登陆部队的作战任务。登陆部队指挥官依据登陆作战任务,指挥下属军官立即制定登陆作战的计划。海军特遣舰队和空军部队则根据登陆部队的作战企图,协同登陆部队制定海、空军支援登陆作战的具体计划。所有的计划必须有多个方案,并在实施之前不断加以修改和完善。

传统大型两栖战役下的美军兵力编组及指挥关系

两栖作战中侦察很重要,图为美国两栖突击侦察兵

基本决心是反映两栖作战的具体计划,制定前由联合两栖特遣部队司令部定下的决心。它是制定两栖作战各项具体计划以及登陆部队、海空军部队制定各自作战计划的基础和依据。基本决心根据对所受领的任务、敌情、地形、水文、气象、己方部队等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后确定。

基本决心的重点是:

(一)、明确作战任务,确定作战目标地域。在最初的指令中,通常规定联合两栖特遣部队的作战任务,即必须攻占的地区和目标。为了完成作战任务,联合两栖特遣部队司令官与登录部队司令官应在选定一个总的作战方案后,在两栖作战企图中将作战任务变成具体的战术目标。并据此确定两栖作战的目标地域。两栖作战的目标地域是联合两栖特遣部队计划夺占的目标所在的地区。它可在敌方海岸较宽大的正面上选择确定。

(二)、初步选择登陆地域。目标地域确定后,应在目标地域内初步选择数个可能的登陆地域(1个基本登陆地域,几个预备登陆地域)。以后在航渡过程中,根据更详细的情报加以明确,并进一步在登陆地域内确定登陆场、着陆场和登陆海滩等。

传统大型两栖战役下的美军兵力编组及指挥关系

 

登陆地域是目标地域的一个部分,它是登陆部队从海上向岸上发起进攻的作战区域,由海上(含水下)、陆上和空中三个部分组成。因此,选择登陆地域时要充分考虑登陆部队和海、空军部队的作战要求。

选择登陆地域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

1、有利于登陆部队的突击上陆行动。要求海岸浅近纵深内有便于机降、空降的地域,同时要求海岸线较为平直开阔,水文地质条件较好,有利于登陆兵力和物资装备从水面上陆。

2、登陆地域内要有可供利用的机场、港口,或者具备迅速构筑临时机场、港口的条件,以便于建立海、空军基地和后勤补给基地。

3、有利于海军和空军的活动。

4、敌人防御的薄弱部位或者可以造成其薄弱的部位。

5、有利于达成突然性的地域。在初步选择登陆地域的同时,还应初步选择数个可能的垂直登陆着陆区。

传统大型两栖战役下的美军兵力编组及指挥关系

在登陆战役中,海军舰艇火力支援非常重要,图为美国海军战列舰主炮射击,在过去,战列舰是火力支援集群必不

(三)、确定登陆日。登陆日是指登陆部队开始发起突击上陆的日期。登陆日在基本决心中应该明确。选择登陆日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有:1、总的作战企图;2、敌戒备状况;3、潮汐,通常选择在大潮期,以利于登陆部队突击上陆和舰炮火力支援;4、气象,尽量避开大风和暴雨天气,最好是风平浪静之日;5、与先期作战的衔接;6、上级指定的截止日期等。有时为了达成突然性,也可以选择在不利于登陆的日期登陆。登陆日一旦确定,不出现特别意外情况不作改变。

(四)、制定具体作战计划。具体的作战计划根据基本决心制定,包括情报计划、火力支援计划、通信计划、后勤支援计划、由舰到岸运动计划等。如需要实施辅助性两栖作战,还应制定辅助性两栖作战计划。以及登陆部队制定各项作战计划和海空军部队制定支援与保障登陆作战的计划。

传统大型两栖战役下的美军兵力编组及指挥关系

 

(五)、确定输送方法。在制定由舰到岸运动计划时,应该确定输送军队的具体方法。主要有“舰岸式”、“岸岸式”、“混合式”三种方法。

1、舰岸式即由舰到岸。先由运输舰船将人员、武器装备和补给品输送到登陆地域附近,然后换乘登陆(上陆)工具和直升机,将军队输送到敌岸登陆。通常在对方海岸防御较强、航程较远、输送的兵力多、登陆舰不足或者自然条件不便于登陆运输舰靠岸时采用此法。

2、岸岸式即由岸到岸。是用登陆舰艇从上船地点将军队直接输送到敌岸,中途不需要换乘的一种输送方式。当对方海岸防御较弱,航程较近,输送的兵力较少,有大量的登陆舰艇和自然条件便于靠岸时采用此法。通常在逐岛进攻或者濒海作战由海上输送迂回兵力时,也多采用此法。

3、混合式是美国两栖作战最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即在一次登陆作战中,综合采用上述两种输送方法。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师突击部队采用由舰到岸,后续部队则采用由岸到岸,或者突击部队有的采用由舰到岸,有的采用由岸到岸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