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未知 2019-12-06 16:26
粮食安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对于拥有近14亿人口的中国,粮食安全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2019年10月14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显示:“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中国在农业基础十分薄弱、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不仅成功解决了近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居民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显着提升,粮食安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我国耕地资源和水资源短缺、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和生物质能源生产对粮食需求不断增加,我国粮食安全依然面临比较大的压力。

  我国粮食安全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化和跨国企业的迅速发展,使得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积极参与全球农业产业分工,以获取比较优势。农业国际化优化了农业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提高了农业资源的使用效率。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农业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农产品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进口国和出口国;农业领域吸引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农业走出去规模不断扩大、投资覆盖的国家越来越多;农业国际合作交流内容越来越宽、交流机制越来越丰富;农业领域的对外援助和南南合作规模、领域日益扩大。

  如何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和市场,有效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已成为值得重视的问题。引进来方面,从注重吸引国外直接投资向注重引进种质资源、技术和人才转变。促进我国开展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统筹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做到国内资源确保口粮(谷物类粮食)安全和国际资源确保豆类、薯类粮食安全。培育我国自己的国际大粮商,统筹利用国内、国际市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推动我国农业对外援助和南南合作,解决缺粮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为解决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

  “引进来”:注重引进种质资源、技术和智力

  加快推动种质资源国际合作,引进别国优异种质资源。种子,是农业之母,是粮食生产的源头。我国能够取得用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世界20%人口的成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育种水平的不断突破。目前,我国水稻亩产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71倍。在产量不断提高的同时,水稻育种在抗病抗虫上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国际性种质资源交换对于我国育种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从位于菲律宾的国际水稻所引进的一批具有强恢复系的水稻种质。杂交稻是我国最成功利用国外种质资源的典范。此外,在小麦、玉米(1897, 7.00, 0.37%)等粮食作物品种选育上,种质资源的引进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目前保存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中大部分为我国自有资源,来自国外的占21%。与美国相比,我国相对缺乏别国拥有的种质资源。为引进国际种质资源,需要创新体制机制,确保种质资源进得来、用得好。要进一步拓宽资源引进渠道,加大优异资源引进力度;深化改革,推动我国种子企业、科研单位与农业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种子企业、科研组织开展国际交流。

  引进先进的国际技术和管理经验。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关注粮食的产量问题,还关心粮食的安全问题。不可忽视的是,我国土地化肥农药使用问题,不但带来了粮食健康问题,而且带来了土壤营养不均衡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由于化肥农药不合理施用,有机肥减少,加重了土壤板结与污染,导致土壤质量有下降与退化的趋势,土壤有机质含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土壤有机质下降,对重金属的固定作用就大幅度减少,土壤的PH值降低,增加了土壤重金属的危害性。不合理施用农药造成的土壤污染,甚至使病虫害的免疫能力增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