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新政府成立,塔利班难受的日子刚刚开始?

未知 2021-09-08 09:46

阿富汗新政府成立,塔利班难受的日子刚刚开始? 


国际社会对阿富汗新政府的评价

记者: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如何评价塔利班新政府及其人事架构?

刘中民:阿富汗塔利班原定9月3日号宣布新政府,后来推迟了计划。从9月7日公布的情况来看,和之前透露的消息差不多,塔利班最高领导人阿洪扎达以“埃米尔”的身份领导国家,穆罕默德·哈桑任代理总理,巴拉达尔担任副总理,穆罕默德·雅各布任代理国防部长,哈卡尼担任代理内政部长等等。

从人事架构来说,像内政部、国防部和外交部这些实质性的部门都是塔利班自己的人来主导,另外其他一些非重要的部门肯定也要吸收一些其他来源的人。人事架构实质上由塔利班主导,在形式上体现包容性,塔利班不断强调将在阿富汗建立开放包容的伊斯兰政府,强调塔利班与非塔利班人士共同组成新的政府。

当地时间9月7日,阿富汗塔利班宣布组建新政府

那么非塔利班人士究竟是哪些人士?我想恐怕是这样一些,一个是前政府的官员,比如最近比较活跃的原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卡尔扎伊在国内外还是有相当的影响,尤其跟西方打交道比较有经验。

还有上一任政府里边的二把手,民族和谐委员会主席阿卜杜拉,他来自阿富汗第二大民族塔吉克族,这方面也是体现普什图族、塔吉克族、乌兹别克族、哈扎拉族的平衡。在非塔利班层面,前政府官员、民族人士、世俗化的人员都是值得关注的。

妇女问题会不会在人事架构里边有体现,目前还不得知,按说要体现政府的开放性、包容性和温和性,应该需要妇女人士来体现,整体架构基本可能是这样一个情况。

现在让人感到困惑的是,塔利班主导建立的阿富汗政权,究竟是采取什么政体?从新闻发言人对外发布的一些信息可以看出,塔利班强调不存在重新建国的问题,因为1996年到2001年已经建立了伊斯兰酋长国,现在它只是复国,但是从刚才我们分析的那些信息来看,又不像是酋长制,是否会走向共和色彩的政体,还需要继续关注。

总理更像是共和体制里国家领导人的称谓,在共和制里,国家领导人显然是应该通过选举来产生。但让外界感到困惑的是,它发布的信息是有共和制的色彩,但又不断强调自己实行伊斯兰酋长国,如果不断强调跟过去历史延续的话,那它要更加强调伊斯兰酋长国的一面,但如果要被外界接受,体现包容的一面,那又需要建立伊斯兰共和制。

现在阿富汗所传递出的信息比较模糊,之后塔利班究竟会设立一个什么样的政体?现在还不明朗。

记者:现在塔利班执政的基础如何?在阿富汗国内可能面临哪些问题?外界对塔利班的承诺都保持怀疑态度,国际社会对新政府的评价如何?

刘中民:国际对塔利班评价实际上也比较分裂,大致上是两个方面,具体的表态可能多种多样,但基本上是两种倾向。

一种倾向就是否定的立场和悲观的态度,他们仍然从塔利班过去所具有的极端组织的身份,以及跟恐怖组织、极端组织的关联,以及它在1996年到2001年从政期间所留下的具有极端主义色彩的畸形政治体制和政治实践,包括它暴力的一面,从一个极端保守、落后、封闭、暴力的角度来看待塔利班,认为阿富汗未来没有希望,阿富汗社会会发生倒退,阿富汗还会陷入塔利班与其他武装力量的对抗当中。

现在,北方联盟和前政府的副总统仍然在和塔利班对抗,塔利班很难和自己的过去进行切割,再加上塔利班是否能完成从极端向温和的转型,从过去的一个军事组织到国家执政者的转型,从过去国际社会不认可的非法组织,到国际社会所承认的能够代表阿富汗执政者身份的转变,悲观论调认为塔利班很难完成这些使命。

另外一种论调相对乐观一点,这种乐观我觉得也是一种相对谨慎的乐观,认为塔利班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这是阿富汗无法规避的现实选择。

当然,国际社会对塔利班的认知也与做出评价的主体的身份有很大关系,比如,西方和美国本身是阿富汗陷入这样局面的当事者,西方仍然要制裁塔利班,尤其是美国和北约盟国,他们在阿富汗陷入了一种失败,撤走又非常狼狈,自然就对塔利班不看好,舆论上负面评价比较多。

另外有一些国家,某种程度上对塔利班予以支持,甚至想未来对阿富汗施加影响,比如土耳其就比较高调进行支持,海湾国家像阿联酋、卡塔尔、沙特、巴基斯坦都比较看好塔利班,尤其是1996年到2001年,沙特、阿联酋和巴基斯坦是仅有的三个和当时的塔利班政权建交的国家,所以,一些伊斯兰世界,阿富汗周边的国家对它予以承认和支持。

像土耳其这种想谋求在伊斯兰世界发挥更大作用的国家,对未来阿富汗的想法也比较多。

阿富汗周边的一些利益相关国家,表态是体现出了一个平衡性,比如中国和俄罗斯还有一些中亚国家,既认可塔利班已经是阿富汗政治进程主导者的角色,但同时也对塔利班有一些鞭策和警示。

比如,中国对塔利班提出,希望阿富汗能够建立包容政府,实行稳健的内外政策,能够跟极端组织和恐怖组织做彻底的切割。某种程度上既认可了目前现实,实际上也对它有要求在里面,俄罗斯跟东亚国家也是如此。

记者:这让我想起了联合国安理会通过阿富汗问题决议草案,中国和俄罗斯投了弃权票,这可能反映了中俄的一些态度。

刘中民: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决议案是13票同意,两票弃权是中国和俄罗斯。从表面看,阿富汗问题决议草案的内容就是重申打击恐怖主义,阿富汗不得利用自身领土让恐怖组织攻击其他国家,阿富汗不得庇护和训练恐怖分子,这些内容强调的是反恐的一面。

另外,阿富汗要为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提供方便,使人道主义救援不受阻碍地进入到阿富汗,同时提出人权问题,强调阿富汗要保护妇女儿童和少数民族的权益。第四个内容强调外国人员以及从阿富汗撤离的人,政府要为外国公民和想离开的阿富汗人提供方便。

这样的内容无可厚非,但是要考虑到阿富汗问题造成目前这样一种困境的根源在哪?显然刚通过的阿富汗问题决议案非常随意,没有讲阿富汗问题的根源在哪,回避了目前阿富汗问题的根源和责任。

阿富汗为什么需要反恐和人道主义救援,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决议案只字未提,实际上美国跟西方应该在阿富汗问题上承担责任。无论是反恐问题、人道主义问题,还是人权问题,这跟美国和北约占领喀布尔,对阿富汗改造的失败有关系,不能草草地用这样一个决议,对历史不进行任何追溯和评价。

这20年里,阿富汗人民所承担的沉重代价,阿富汗人民付出了几万人的生命,包括阿富汗恐怖组织从过去的个位数,变成了今天的20多个,美军和北约军队虐杀平民,这些问题都应该在决议案里去讨论。显然,现在的决议案相对是空洞的,没有全面系统的梳理、追溯阿富汗问题的根源,理清阿富汗问题的责任。

中国和俄罗斯为什么投了弃权票,里面也暗含了对阿富汗可能进行制裁的潜台词,塔利班如果不能保证人道主义救援、人权,那么可能会开启制裁,目前阿富汗的混乱局面外是美国造成的,这个决议案时机是不成熟的。

美国刚抬屁股走人,就搞出这样一个东西来,一方面想显示美国仍然在反恐、人道主义救援、人权方面予以关切,另一方面为自己仓皇而逃、狼狈离开阿富汗挽回一些颜面。这个决议案在内容系统性、时机方面都存在问题,因此中俄投了弃权票。

塔利班面临的国际压力和执政考验

记者: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说,将西方模式强加于阿富汗是一个巨大错误,您也曾说过阿富汗是一个“制度坟场”,现在塔利班成立伊斯兰酋长国,在伊斯兰教法治国的背景下,阿富汗的妇女、人权、民族问题可以怎么处理?

刘中民: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阿富汗在君主制下搞世俗主义,学习西方,之后就陷入了美苏的争夺,先后经历了苏联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塔利班1996年到2001年的极端伊斯兰制度,2001年美国推翻塔利班政权后实行的西方民主制度,更是遭到了彻底的失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