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军事上并不是“雄才伟略”

未知 2020-05-30 10:15
诸葛亮军事上并不是“雄才伟略”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出师于水镜先生,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熟读《三国演义》的朋友,对于诸葛亮这个角色一定非常喜爱,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羽扇轻摇杀敌百万,其儒将风范实在令人心驰神往。
 
 
 
 
然而在真实历史上,诸葛亮用兵还未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因此他经常考虑很多因素,临阵对敌时往往慎之又慎,司马懿对此评价道:“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
 
由于《三国演义》的空前成功,不少三国人物,愈发受到广大读者喜爱。这其中,诸葛亮作为“智”的化身,得到越来越多读者热议。
 
诸葛亮作为军事家在历代兵家也得到了较高的认可。具备政治家的品德,为何又会有那么多人对他有偏见呢?那么,孔明先生的政治水平,是否高于军事水平呢?
 
 

 
 
 
《三国志》作者陈寿,在《诸葛亮传》中的最后下总评道:
 
诸葛亮为相国,安抚百姓,倡导礼仪规范,裁减官员,尊崇制度,开诚心,布公道。做事尽忠而有益社会者,虽是仇人也必有奖赏;违反法令而做事怠慢者,虽是亲人也一定处罚。承认错误,努力改过向善,虽是重罪,也会加以原谅;巧辩脱罪,变本加厉,虽是轻罪,也。必加以戮诛。善再小也必会受到奖赏,恶再小也必会遭到贬滴。处理行政工作以精练为主,重视事情的本质,要求事事确实,对虚构好表现者常公开责备,是以邦域之内,皆敬爱又热爱之,刑法和政令虽严峻却毫无怨恨者,以其用心公平面劝诫明确也。
 
 
 
 
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看到诸葛亮的营垒,称赞其为“天下奇才”。唐太宗与李靖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多次提到诸葛亮的治军之法与八阵图,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唐朝时亦将诸葛亮评选为武庙十哲之一,与张良、韩信、白起等九位历代兵家享同等地位。
 
但是陈寿对于孔明的军事能力是持怀疑态度的,在本传中提出了自己的三点看法:
 
首先认为诸葛亮是位杰出的外交家;
 
其次是内政高手,是管仲、萧何之类的人才;
 
同时,陈寿也指出了诸葛亮的不足:“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推测军事领域是诸葛亮的短板。陈寿引用了诸葛亮“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的史实作为重要依据,就是说,诸葛亮连续多次发兵北上,却未能取得丝毫成效。
 
 
推广小卧室榻榻米0元设计全屋 不浪费每一寸空间,值得收藏
 
 
他的军事能力就算无法与曹操相媲美(史实中的曹操,我们今天不讨论小说的范畴),也能算得上杰出。
 
诸葛亮有能力,这是毋庸置疑的,政治天赋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究竟他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哪一方面,人们的理解各有不同,《三国志》成书后的一千多年里引起了诸多争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