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我国探月等向深空迈进的步伐将如何实现?

未知 2022-01-29 11:43

未来我国探月等向深空迈进的步伐将如何实现? 


国务院新闻办28日发布《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过去五年,我国实现了“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等重要突破,未来五年,中国航天还有哪些新目标?普通人什么时候能上太空去旅游?

白皮书显示,未来五年,中国航天将建成中国空间站和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实施探月四期、行星探测等新的重大工程,推进重型运载火箭研制,建设近地小行星撞击风险应对体系,推动运载火箭型谱化发展。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表示,探月四期包括四次任务,已经发射并落在月背的“嫦娥四号”执行的是第一次任务。

“后续还有三次任务,一个是‘嫦娥六号’,‘嫦娥六号’要到月球的高价值地区进行采样返回,可以说后续还有新的月壤、新的样品返回地球;“嫦娥七号”主要是对月球极区进行科学探测,特别是对月球的水分布进行探测;‘嫦娥八号’将实施极区的科学探测以及为科研站后续的关键技术进行验证。”刘继忠介绍。

“嫦娥七号”任务已经和俄罗斯的“luna-26”签订了协议,共同进行探测。在2025年前后,将完成“嫦娥六号”和“嫦娥七号”的相关工作,同时开展“嫦娥八号”的研制;在2030年之前,要完成“嫦娥八号”发射。到2030年以前,探月四期将取得预期成果。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说,国际月球科研站未来倾向于在月球南极建成地面科考设施,在月轨、月表建设科研实验设施,开展多学科、多目标科研工作。“用五年左右的时间,要完成建站之前的勘察工作。我们再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完成设施建设,像建立一个小城镇一样,它要有能源系统,要有通信导航系统,要有远程运输系统,要有天地往返系统,还要有地面支持系统,如果远期要有人的话,还要有生命保障系统。2035年以后,根据各个国家、各个组织的科考任务分次到月球上做科考。”

未来五年,将完成火星采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关键技术攻关。论证太阳系边际探测等实施方案。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主任赵坚介绍,“羲和号”卫星作为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的科学技术实验卫星,经过三个多月的在轨测试和实验,目前已经完成了卫星平台技术验证40多次,对太阳进行了探测成像290多次。

“关于我国未来的探日计划,目前科学家们正在开展相关的论证研究,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太阳构造,确定太阳活动特征,掌握其机理和活动规律,更好地预报天气,造福人类。”赵坚说。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绩足以让我们自豪,未来的计划又让大家充满了好奇,看上去“高大上”的航天科技,将如何进一步走入寻常百姓家?

国家航天局新闻发言人许洪亮回应,将充分发挥航天的支撑服务作用,特别是在跟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包括在防灾减灾、天气预报、导航等方面,推动相关技术迈上新台阶。“特别是在一些太空生物方面,对人类生命健康的角度,我们也在开展一些尝试,包括空间育种等方面,要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这种粮食短缺的问题;包括能源方面我们也在探索,下一步有没有可能搞这种空间电站、太阳能电站,然后通过把太阳能发回到地面,来解决我们以后的能源问题。”

白皮书同时显示,未来我国将加快航天技术成果向经济社会的转移转化,培育发展太空旅游、太空生物制药、太空育种等太空经济新业态。许洪亮在接受总台央广记者采访时透露:“现在我们正在发展太空旅游方面的技术,因为毕竟人命关天的事情,我们还是要确保他们的安全,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一些技术的储备,下一步也会把太空旅游作为航天服务民生的一个方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