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虎生威开新局】解锁中国航天新地图

未知 2022-02-03 17:03

【虎虎生威开新局】解锁中国航天新地图 



第一站:解锁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

到目前为止,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已成功进行两次出舱,并完成了第一次太空授课。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3名航天员正在太空中红红火火过大年。今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根据计划将完成6次重大任务。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尹锐说:“在中国载人航天史当中,这种发射的强度和密度是历史上没有的。我们主要的工作目标就是要完成中国空间站建造期的所有在轨发射任务和组装任务,现在正走在一个创新的路上,而且是为了人类探索宇宙、探索太空,贡献中国人的力量、中国人的智慧。”

据介绍,等待神舟十三号乘组在太空中完成六个月驻留返回地球后,我国空间站的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就将结束,转入空间站建造阶段:将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运送补给物资;实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神舟十四号乘组在轨驻留期间,将先后发射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对接,问天和梦天实验舱均作为支持大规模舱内外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载荷支持舱段。同时,问天实验舱还作为组合体控制和管理备份舱段,具备出舱活动能力,梦天实验舱具备载荷自动进出舱能力。随后实施天舟五号货运补给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神舟十五号乘组将与神舟十四号乘组开展在轨轮换。

届时,中国将正式建成空间站。对空间站状态进行全面评估后,将转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具备长期连续载人驻留能力。

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杨宇光说:“通过之前的这几次任务,我们掌握了比如航天员中长期在轨驻留以及相应生命保障和可再生式的环控生保技术;机械臂的操控技术,包括机械臂辅助航天器的大型航天器模块转位技术;重要的舱外活动技术,以及无人货运飞船在航天员操控下进行手动遥操作交会对接的技术;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在径向对接口进行对接的技术,包括快速自主交会对接技术,这些技术都是我们在空间站建造和运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的关键技术。”

未来,我国还将择机发射巡天空间望远镜,与空间站共轨长期独立飞行,开展巡天观测,短期停靠空间站进行补给和维护升级。

第二站:火星探测有望解锁新奥秘

目前,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环绕器和祝融号火星车状态良好。今年1月1日,国家航天局发布了天问一号探测器从遥远火星传回的一组精美图像,让人们对遥远的星球有了更多认知与好奇,关于火星上是否会有生命的存在,一直等待我们发现。

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说,今年火星探测有望取得新突破,“我想可能我们的火星探测任务会有较大收获,因为本身火星车的设计寿命是三个月,环绕器的(设计寿命)是一个火星年,相当于两个地球年,通过这一年运行,可能会有很多科学成果,这也是最重要的。无论空间站还是空间探测,我们最重要的目的还是应用,所以这个也是很重要的。”

第三站:即将解锁登陆月球新方式

在距人类上一次登月半个世纪后,月球又热闹了起来。从今年起,未来五年,我国将继续实施探月四期、行星探测等新的重大工程。在探月四期任务中,我国基本上要达到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的目标,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月球上不仅会见到中国人,还会有外国小伙伴的身影,那时我们可以讲一个蟾宫折桂的新故事。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说,国际月球科研站未来倾向于在月球南极建成地面科考设施,在月轨、月表建设科研实验设施,开展多学科、多目标科研工作。

“‘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俄罗斯规划的相应任务,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建站之前的勘察工作。我们再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完成设施建设,像建立一个小城镇一样,它要有能源系统、通信导航系统、远程运输系统、天地往返系统,还要有地面支持系统,如果远期要有人,还要有生命保障系统。”吴艳华说。

第四站:解锁火箭发射新征程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布,今年我国航天发射将超过40次,未来,随着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不断发展,新老火箭将实现全面交替。落区控制、多星部署等技术的突破,将使中国运载火箭技术水平实现新跨越。除了长征五号B、长征七号、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在空间站建造中再次大显身手,还有多型火箭将给大家带来惊喜。

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将执行首飞任务。作为中国首枚新一代固体捆绑中型运载火箭,长六甲火箭采用模块化、组合化、系列化设计,通过不同数量固体助推器和液体芯级组合形成性价比较高的运载火箭系列,“跨界合作、无人值守、智能诊断、落点精确”等特点显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将我国运载火箭太阳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从3吨提升至4.5吨。未来它还将成为验证可重复、智慧化、无人值守等新技术的验证与应用平台。春节后,它就会迎来第二次发射。

杨宇光说:“2020年它进行首飞的飞行状态,使用了两个助推器,而今年将是没有助推器的一个状态,它将在我国太阳同步轨道的各种遥感卫星发射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未来长征八号还有希望进一步验证航天器或者火箭的回收技术、可重复使用技术,也将使我国在这个领域有所突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