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为何能手握竹子?原来它有“第六指”!

未知 2022-07-05 10:40

大熊猫为何能手握竹子?原来它有“第六指”! 

 

你知道大熊猫有“第六指”吗?

近来,我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及美国洛杉矶天然历史博物馆研究员王晓鸣、古脊椎所研究员邓涛、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研究员吉学平与同行协作,在世界刊物《科学报告》发表了始熊猫第六指,即“伪拇指”演化的论文。

大熊猫抓握和咀嚼竹子(Sharon Fisher摄,王晓鸣供图)

大熊猫的“第六指”是手指吗?大熊猫吃竹子这一习性是如何演化出来的?始熊猫跟现在的大熊猫有哪些不同?

大熊猫的“第六指”是手指?

我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邓涛介绍,哺乳动物的手指或许脚趾基本上都有五个,当然也有一部分动物存在退化的状况,比方马的每只脚仅有一个脚趾。而大熊猫跟别的动物有很大的区别,它们有所谓的“第六指”。

大熊猫的五个手指和猫的五个手指是相同的,它们都往一个方向成长,大拇指与其他四个手指不能对握。这对猫来说并无大碍,可是大熊猫主要吃竹子,假如没有一个可以和其它手指对握的手指,它们就握不住竹竿,于是大熊猫便进化出了“第六指”。

 

大熊猫(B, D, E)、原始熊类(A)和人类(C)手部的对比(王晓鸣 供图)

与其他哺乳动物前肢的五根手指不同,大熊猫的“第六指”,也叫“伪拇指”,它是其手掌前端的一个增大的手腕部骨骼——桡侧籽骨。籽骨是在肌肉或许筋腱中游离的骨头,简直所有动物都有,但它与真正意义上的骨头的成分又不同。人类的籽骨一般都是软骨,起着安定关节的作用。而大熊猫的桡侧籽骨却变长,像一根多出来的“拇指”,使之可以做到与别的五个手指对握,这样便能捉住竹竿,不易滑落。

大熊猫吃竹子的历史居然那么长!

“大熊猫从一种食肉动物,‘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改为吃植物,尤其是专心于吃竹子,它有许多身体方面的改变。”邓涛表示,大熊猫吃竹子需要具有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咬合力强的牙齿,二是要有具有对握功能的“伪拇指”。这也是大熊猫演化出吃竹子这一习性的先决条件。

像用来协助研磨豆类的石磨面凹槽,大熊猫的牙齿也相同,牙齿面上有许多“褶皱”。研究证明,在距今800万年前,大熊猫的牙齿就现已具有可以吃竹子的条件。在贵州某山洞发现的距今10万年前的沉积物中,发现了大熊猫进化出具有对握功能的“伪拇指”的依据,可其中并没有找到“第六指”的化石依据。

此次在云南昭通水水坝发现的始熊猫“伪拇指”化石将推论向前推进了590万年,也就是至少距今600万年前,始熊猫就现已具有吃竹子的习性,邓涛肯定了此次发现的重要意义。

始熊猫≠大熊猫

始熊猫与现如今的大熊猫是不相同的另一个属,邓涛解说,但它们具有演化上的联系,可以证明始熊猫是大熊猫的先人。

 

云南昭通水水坝大熊猫先人的生态复原图(Mauricio Antón绘,昭通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供图)

始熊猫与大熊猫有很大的区别。在体型方面,始熊猫比大熊猫小1/3。在牙齿的细节方面,始熊猫的齿列长度只有大熊猫的齿列长度的2/3;大熊猫的牙齿是完全密布的,而始熊猫的牙缝比较宽;大熊猫的牙齿宽度大于长度,而始熊猫的牙齿长度大于宽度;大熊猫牙齿的“褶皱”比较密布,能有效地协助研磨竹子,而始熊猫的“褶皱”是深而长的。

在生活环境方面,始熊猫的化石散布在四季如春的云南,而大熊猫化石则散布在四川或许陕西秦岭的高山地带。

邓涛以为,探寻生物演化与天然环境的联系中的规律,可以为人类未来的发展提供学习,也协助人类更好地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