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贺韶北村东汉墓发现刻铭铺地砖 ​

未知 2022-08-09 18:34

西安贺韶北村东汉墓发现刻铭铺地砖

2019年3月至5月,为配合中源国际汽配港建设项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项目用地发现的6座东汉砖券多室墓进行了抢救性开掘。2022年8月9日,新京报记者从该考古研究院获悉,根据墓葬形制、模型冥具和陶动物组合及随葬品特征初步判断,这6座墓葬系东汉中前期宗族丛葬墓地,虽遭盗扰破坏,但仍出土有陶、石、铜等质地文物140余件组。

据了解,本次开掘的最重要发现是在M6侧室中开掘了11块刻铭铺地砖。考古人员称,砖背刻铭在汉墓开掘中少见,对于研究东汉晚期墓葬的葬制葬俗等具有重要含义。

6座东汉砖券多室墓俯瞰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6座墓葬巨细形制根本相同,或因盗扰墓葬部分砖墙毁塌

6座东汉砖券多室墓的开掘区域坐落新筑街贺喜韶北村东北(纺渭路东)、潘罗村西侧的塬地上,墓地东眺骊山,西濒灞水,距灞河流域下流约6.8千米,西南距新寺遗址(西汉长门宫建筑遗址)约4.2千米,归于西安市灞桥区古墓葬及古遗址散布范围,地势较为平坦开阔。

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介绍,这6座墓葬巨细形制根本相同,全长17.05至24.2米,深4.55至6.2米不等。墓葬结构皆系长斜坡墓道,墓道两侧壁带有单重或两层台阶,墓室以砖砌“前堂后室”或带左、右侧室为主,全体平面多似“十”字形,其构筑方式是先在墓道止境凿挖拱顶土洞,而后向里呈“凸”字形开掘出土洞室,最终再用条砖于土洞内根据规划所需营建各室。

该项目的考古人员告诉记者,墓葬内现存券顶和部分砖墙毁塌,部分或许因盗洞盗扰。葬具人骨也根本不存,仅少数残颅骨、肢骨或棺钉坐落后室或侧室。除M1坐落墓地最东北处外,其余墓葬均集中散布于墓地西北部,以墓葬方向不同能够分为三组,其间M1和M4坐北朝南,M5坐东朝西,M2、M3和M6坐西朝东。

M1系“前堂后室”结构,方向196度。墓葬水平残长18米,墓道开口距现地表深约0.3米,墓底距现地表深约6.2米,由墓道、封门、甬道和墓室等部分组成。在前堂东、西两壁预设假室门,假室墓口内壁以“横砖侧立”砌筑有砖墙,以便需求时挖筑侧室。前堂墓顶西南角发现一椭圆形盗洞,开口于现地表,盗洞南北长约2.9米、东西宽约1.3至1.78米,向下穿透墓顶进入墓室施盗。

在对前堂东北部近地上及后室地上进行整理时,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面积厚约0.5厘米的草木灰迹及零散白灰层,并且在前堂填土及西南壁下,发现残存的“五铢”铜钱及陶器残片等。考古人员推测墓主原应殓葬于后室,前堂主要用于放置随葬品。

墓葬中发现一免除瓶身朱书所谓的“精石”

记者了解到,本次开掘为研究东汉时期墓葬营建、宗族丛葬及随葬用器等丧礼制度提供了新的什物材料。

据介绍,M4为“前堂后室”带东侧室结构,方向192度。墓葬水平长约19.66米,墓道开口距现地表深约0.6米,墓底距现地表深约5.1米。墓道东壁近墓口凿设一小龛,内置一陶壶,口覆半砖。前堂地上残存有陶质日子日用冥具30余件组,后室及东侧室填土经整理发现有铜弩机与石握等。在前堂西北角发现颅骨一具及东侧室内残存有下肢骨,前堂、后室地上整理发现有草木灰迹,推测墓主和随葬品放置位置与M1相同。

M4前堂地上残存有陶质日子日用冥具30余件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M5坐东朝西,带南侧室,方向284度。墓葬水平长约17.05米,墓道开口距现地表深约0.6米,墓底距现地表深约4.9米。前堂地上经整理残存有陶器、石握及玉剑彘等40余件组,随葬品摆放有序。M2、M3和M6坐西朝东。M2带北侧室,方向102度。墓葬水平长约17.72米,墓道开口距现地表深约0.7米,墓底距现地表深约4.55米。在前堂填土及墓底残存有“五铢”铜钱、铜环及陶案、碟、耳杯等少数器物。在后室发现墓主股骨残骸及铁钉锈渣。

M5前堂地上经整理残存有陶器、石握及玉剑彘等40余件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M2后室发现墓主股骨残骸及铁钉锈渣。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M3南、北两侧室,方向102度。墓葬水平长约24.2米,墓道开口距现地表深约0.65米,墓底距现地表深约5.3米。甬道顶中部圆形盗洞直径约0.8米,开口于扰土层下,竖直向下穿透甬道顶进入墓室施盗。随葬品稀有件陶碟、铜环首刀(柄)、铜钱及骨饰等数种随葬品。其间南侧室出土一件灰陶朱书镇墓免除瓶保存完整,倒置于地口朝东,瓶内淤土夹杂一块白色碎石,其应属故意放置,疑为瓶身朱书所谓的“精石”。

M3南侧室出土一件灰陶朱书镇墓免除瓶。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11块有铭文的龙纹铺地砖,铭文内容或指镇墓辟邪

在M6中,考古人员发现其北侧室西北角有盗洞,并在后室中部南北两侧发现了朽木灰迹,他们推测应该为并列东西向放置的两副木棺,木棺西宽东窄,棺底衬托有白灰渣,墓主骨骸迂腐不存。在前堂填土内整理时,考古人员还发现陶器残片;在南侧室西南角残存陶罐一件。

北侧室前端中部的3块红砖背刻铭文。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值得注意的是,在揭穿墓底铺地砖时发现,北侧室前端中部有3块红砖背刻铭文,南侧室中部偏北有8块红砖背刻铭文,且铭文砖摆放规则,刻铭有编年及龙纹图画等。结合北侧室“永元三年”砖铭及南侧室“永元四年”砖铭可知,M6系东汉中前期墓葬,主体“前堂后室”结构营建或稍早,北侧室建造早于南侧室。

南侧室中部偏北的8块红砖背刻铭文。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据介绍,刻铭内容有“永元三年”“永元四年”“龙门伊阙”“……事不发……灭绝人……利长……不……亲”“王侯以下……散而灭官……骨……此地奉天守……移位”“弟”“不过前……”“陵存恤弟守陵存血弟尊存血”“大……大”“斗二升半”及龙纹等图画,兼有隶、行、草书等字体。

考古人员介绍,龙纹图画在汉代多与升天观念相关,有的也有镇墓辟邪的作用。在汉代墓葬中,不论是墓壁还是随葬器物,经常会呈现跟龙有关的纹饰或器物。此次发现的龙纹形象似腾飞捕猎状,身体呈细长曲折的蛇形,嘴大张,全体造型简洁明快,生动活泼且动感十足。但由于单体形象呈现却未见仙官或墓主形象,升仙意味不明,且由于背刻铭砖,反铺于墓室底部,结合铭文内容来看,镇墓辟邪的含义更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