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空间站舱外修理东西再晋级

未知 2022-09-02 20:35

我国空间站舱外修理东西再晋级 

当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初次出舱使命,关上舱门、安全“返家”的那一刻,负责此次使命确保的舱外电动东西规划师瞬间放松了下来。

他地点的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装与环境工程部舱外修理东西研发团队,全程参加了航天员出舱天地一体技能支持作业。直播画面中助力航天员舱外修理的东西,便是由这支团队研发完成的。

3年多时刻,研发团队完成了我国空间站中心舱、问天实验舱36类238件舱外修理东西的自主研发,累计上行总重量达509千克。科技创新没有捷径,他们从零起步,实现了我国在轨舱外修理东西从无到有的打破。伴跟着空间站结构的逐渐完好,他们坚持深耕在轨修理技能、继续打造太空出舱精品,助力舱外修理东西“家族”不断壮大。

北京时刻2022年9月2日0时33分,通过约6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亲近协同,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使命,陈冬、刘洋已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获得圆满成功。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供图

源于日子,精于日子

2021年7月4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履行初次出舱活动,跟着终究一颗装置螺钉的拧紧,全景相机抬升支架装置完成——这是空间站舱外电动东西的初次露脸。2022年9月1日,作为此次空间站修理使命的“骨干选手”,舱外电动东西再次不辱使命,合作航天员完成了出舱设备拆装作业。

因为发射时火箭对航天器的包络限制,相机抬升支架等舱外结构不能直接打开到位,需求后续由航天员出舱进行调整与保护。舱外修理东西就像航天员的“机械同伴”,直接影响出舱使命能否顺利进行。研发团队结合航天员以往的运用体会反应,包括舱外电动东西在内的“机械同伴”通过多次迭代规划,正朝着更可靠、更好用、更多功用的方向晋级。

比较于空间站自身带给人们的科幻感和视觉冲击力,在出舱作业的直播画面里,舱外修理东西显得更贴近日子。

“舱外电动东西这把太空版‘电动螺丝刀’,与咱们在市面上随处可见的手电钻终究有什么不同?”有人曾这样问。

关于此类疑问,规划师表明了解:“接到使命的第一时刻,因为可参阅的经历太少,咱们也有人曾闪过这样的想法,规划起来才发现有多难。”

规划专家称,在失重状态下,航天员出舱时仅能靠扶手和脚部限位器调整姿势,东西和人的受力状况,都与地上运用手电钻相去甚远;因为航天员身着厚重的出舱服,且只能单手操作舱外电动东西,规划师需求对每一个抓握、按压、旋拧操作进行反复研究以确保使命顺利推动;履行使命全程要确保一切零件不会“逃走”成为太空废物,防止给空间站长期在轨稳定运行埋下安全隐患……

研发团队连续几周,目不斜视地复核航天员在轨仿真位姿变化的每一幅场景,精准定位舱外电动东西在轨运用的20余种在轨温度变化工况,终究圆满完成舱外电动东西的规划作业。

假定自己便是航天员

如何规划出一套好东西?关于这个问题,研发团队成员心里有一个共同的答案:假定履行出舱使命的是自己。

“以这种心情去作业,寻求产品的完美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关于每件东西,规划师们都会进行至少三轮演练:第一轮,从航天员操作角度出发,在脑内从头到尾推演履行使命全过程,并结合出舱作业场景不断完善规划计划;第二轮,在规划图纸的基础上,用计算机建立仿真模型并验证规划功用;第三轮,在工效学点评中与航天员面对面交流,争夺把一切细节做到一无是处。

问天实验舱在轨拼装完成后,航天员将从问天气闸舱出舱,规划师们根据新布局,对寄存东西的东西箱进行了习惯性的改动。

但是当航天员在进行模仿失重验证时,他们发现,尽管东西箱功用上可满意目标,但航天员需求身体完全探出气闸舱,才干将便携式脚限位器和舱外操作台取下或装好,“东西取放是航天员出舱使命的第一步,不能让他在这儿就开始觉得没底。”

面对紧张的研发进展,规划师们与整体单位亲近合作,仔细询问航天员的感受,数次晋级计划,结合仿真模仿技能,终究确保航天员在半出舱的状态下就可以完成取放,有效提升了操作快捷性和安全性。

此外,规划师还对舱外操作台的原料进行了更改,使得其质心降低、转动惯量有效减小;对装置端头进行了形状优化,便于航天员更顺利地把舱外操作台插入东西箱的装置座内……环绕取放东西这个“小环节”,规划师就评论、修改了数十次,只因“还能更好”。

终究看着航天员快速、顺利的操作,大家才放下心来。

年青的团队迸发不竭力气

舱外修理东西研发团队成员的平均年龄只有32岁。从接下这张“军令状”开始,从未有人打“退堂鼓”,他们早就下定决心,要以战斗者的姿势迎接挑战。

研发周期异常紧迫,且研发经历简直为零,在如此艰巨的使命下,团队成员们深感任重道远。

人都是“磨”出来的,这项使命“逼”着每个人快速成长为规划、实验、加工的“多面手”。

使命初期,规划师仅凭文献中不甚详尽的思路难以产出优质计划,研发作业一度陷入瓶颈,通过多方面调研与探索,头脑活、点子多的他们另辟蹊径,把目光从修理东西自身转移到空间站总装作业中:技能工人们既然能在地上把空间站建设好,那他们对空间站“在轨建设”作业内容是否也有较深的了解呢?

他们多次深化出产一线与技能工人交流,来完善自身在产品规划和工程运用中的常识体系,仔细分析每一个运用工况、精确模仿每一个运动轨道、深化探讨每一个毛病形式,果然收获满满。

在这个团队,必须有“工作高于一切”的精力,才干坚持走下去。没有左顾右盼,没有踯躅畏难,他们怀揣信念从零起步,一步一个脚印坚决走向胜利终点。

团队先后霸占东西功用、环境习惯性等方面的多项技能难点,承研过程中共完成产品初、正样文件编制626份,图纸2565份。每一种东西不只通过了高低温实验、力学实验等严苛考验,还被送到航天员手中进行充沛模仿验证,研发团队交出的这份答卷得到了整体单位及航天员体系的高度认可。

团体的力气擦出才智火花,年青的头脑迸发不竭灵感,无畏的精力凝集攻坚合力。

如今,研发团队仍然在寻求卓越的道路上英勇前行。为习惯出舱口的调整,他们倾心规划的几件全新“机械伴侣”已搭乘问天实验舱奔赴太空,将跟着后续出舱使命逐个露脸。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