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协同合作,神舟十四号航天员 ​

未知 2022-09-03 19:42

六合协同合作,神舟十四号航天员

图为9月2日在北京航天飞翔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左)执行出舱使命。

“我已出舱,感觉良好!”

北京时刻9月2日0时33分,经过约6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密切协同,完结出舱活动期间悉数既定使命,陈冬、刘洋安全回来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获得圆满成功。

尽管应战和危险极大,但经过六合之间的协同合作,航天员们的精彩表现为此次新人、新舱、新状况的“全新”出舱使命画上圆满句号。

新人新舱,带来新应战

对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来说,虽然两人都有过太空飞翔经历,但执行出舱使命仍是第一次。

太空出舱,航天员“露出”在外太空,面临的是200摄氏度左右的温差改变和空间辐射、真空环境等恶劣条件。而确保生命安全和支撑舱外活动的舱外航天服,重达上百公斤,航天员要在这个“人形飞翔器”中控制好身体状况,并且进行太空行走、攀援和精细化的舱外操作,困难重重。

这也是我国航天员初次从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出舱施行舱外活动。此前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乘组的四次出舱,充沛验证了舱外航天服的功能和航天员长期出舱工作的才能。而此次神舟十四号的初次出舱活动面临许多新情况,有利条件和应战危险并存:

航天员初次从气闸舱出舱,出舱口更“宽阔”;六合之间的通信掩盖度进一步提高,对六合协同和地上临天上的支撑来说,时刻相对更足够;初次采用小机械臂搬运航天员,此前还没有实践经历堆集;问天实验舱参加空间站,让空间站的规划发生了改变,航天员要面临的是一个更庞大、更杂乱的飞翔器组合体……这些新情况新应战需要航天员提前做好预备,现场做好应对。

六合专心,顺利出舱

9月1日下午,航天员封闭问天舱段间舱门,随后陈冬、刘洋先后进入舱外航天服,进行出舱前各项预备工作。18时26分,陈冬成功敞开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出舱舱门。19时09分,陈冬、刘洋成功出舱,蔡旭哲则在中心舱内合作支撑两名出舱航天员展开舱外操作。

持续6个小时的出舱活动,六合间缜密协同、舱内外密切合作,先后完结了问天舱扩展泵组安装、问天舱全景相机抬升、舱外自主应急回来验证等使命,全过程顺利圆满,检验了航天员与小机械臂协同工作的才能,验证了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和出舱活动相关支撑设备的功能功能。

在密闭航天服中进行高强度的出舱操作,体力耗费巨大。但在这6个小时,除了每人带着的约500毫升的水,出舱的两名航天员没有其他补充。可以说,航天员在天上做的每一个动作,都是技能和勇气的考量。

出舱活动顺利完结,陈冬、刘洋预备回来气闸舱前,地上支撑团队称赞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的精彩表现和协作精力,并请陈冬和刘洋以美丽的地球为背景,向摄像头招手,记载这珍贵的一刻。

陈冬说:“第一次从气闸舱出舱,第一次启用小机械臂,更是我和刘洋第一次出舱活动,这么多第一次当中,我们感触到了舱外的美景,感触到了出舱的不易,感触到了我国空间站在不断地强大,最重要的是感触到了地上人员的鼓舞、支撑和协助。”

刘洋则说:“六合专心,向前一步,虽然充满了艰辛和应战,但每前进的一小步,都是梦想的一大步,我国空间站永远值得期待!”

蔡旭哲一起也在舱内感谢了地上团队和广阔科技工作者对此次出舱使命的支撑。

当刘洋提前作出“中秋节快乐”的祝愿时,地上团队也马上回复“你们也要吃月饼”,这些六合之间的对话和交流细节让太空出舱活动变得温馨起来。

舱门更大,安全绳更长

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乘组出舱时,经过的舱门是位于空间站中心舱节点舱的出舱口,舱门口径为85厘米。此次使命,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初次从问天实验舱的气闸舱“出门”,舱门口径到达1米,让航天员在身着舱外航天服的情况下,可以更加沉着地带着设备“走出家门、遨游太空”。

看似简单的尺寸增大,其实是一项“刚”与“柔”的平衡。在坚持航天员操作力不变的条件下使口径1米的舱门完结密封,研制难度显而易见。负责抓总研制的我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结构与组织团队,为此进行了立异。

从技能上看,1米舱门属于杂乱的航天器组织,涵盖密封、传动、锁紧、导向、光滑、人机工效等方方面面,航天员翻开舱门的操作过程会不会很杂乱?经过舱门规划团队的精妙规划,航天员出舱前,只需运用舱门门体上配套的操作手柄旋转解锁,运用助力组织消除残压,拉动舱门把手即可完结翻开舱门的动作。舱门还配套了量身定制的舱门保护罩,全方位确保问天舱门的安全运用。

出舱运用的安全绳、照明灯、舱外维修工具等一系列太空装备,也为顺利出舱供给了确保。

安全绳是衔接出舱航天员与空间站的“生命线”。在执行神舟七号使命时,航天员翟志刚完结了我国初次太空出舱活动。当时出舱时运用的安全绳是固定长度,有用长度仅1米多。在空间站制作使命中,航天员要完结空间站设备安装、检修等出舱使命,出舱规模更大、操作难度更高、安全要求更严格,需要长度更长且可弹性的安全绳。

我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29厂研制团队为此进行了新型可弹性安全系绳组织研制,提出了一种巧妙的规划方案,并经过大量实验验证,确保10余米长的钢丝绳可在组织的狭小空间里进行上万次、重复性的有序缠绕。

在此次出舱过程中,这种安全绳能确保航天员与空间站舱体间坚持超越10米的安全衔接,又不会对航天服发生勾挂和干与航天员的运动,还能饱尝住太空中巨大温差、空间辐照、空间粒子等酷烈环境的检测。

 

标签